蔡晨依: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
阿米尔停下脚步,看着哈桑儿子放风筝的背影。像幼时判断风筝将会落在何处的哈桑一样,感受着风向。他走向索拉博。此时此刻,索拉博是风筝,阿米尔在追,他将捡起索拉博破碎的心。
他欠他的。
看到《追风筝的人》的最后一页,我幻想这以上的场景。这本书,全篇所写的,简述起来,就是一场灵魂的救赎。我很久没看到这么好的书了。
我的书单上一直列着很多书,选择多了,便依着书名来看,比如较有意思的《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月亮和六便士》。《追风筝的人》理应是一个我早就该看的名字,奈何去图书馆找过一次,未果,便也失了兴趣。这次看书的契机,是看到同学在看,便向他借来,一股脑看完。
很少有第一页就如此的精彩的书。并不存在贬低,只是这本书刚好对我胃口。之前一直觉得结局妙不可言的《解忧杂货店》,比起这本也黯然失色。若硬是要排个名次,那也必是前三。文章的每个字句都无朴实,找不到一个华丽词汇,连比喻拟人等老生常谈的修辞手法,都少有。撑起整本文章脉络的,是阿米尔愧疚的心。
文章一开始是阿米尔在回忆,儿时和哈桑一起度过的快乐童年。哈桑对待朋友的忠诚,真是很令人动容。而阿米尔的“坏”,一个小孩的“坏”,令人感叹的同时也令人同情。而我真是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样子。但我不是哈桑,我是阿米尔。恰好,我也有个从小到大的朋友。当然,没有书里情节那般的曲折和令人惋惜,我和那个朋友至今仍是最要好的。我和阿米尔,仅仅是有些像,但她和哈桑,真是像绝。和哈桑一样的好脾气,和哈桑一样永远站在阿米尔这边,和哈桑一样爱阿米尔。我何其幸运。
很多事情在心里倒好,一讲出来,便也失了味道,觉得无比矫情。然而这次动笔的初衷仅是读了一本好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