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乡土记忆中国心
乡土记忆中国心
于丹说:“我们这个农耕民族的节日,有一种接地气的仪式感,进入到这些仪式,必然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情绪可以被唤醒。”
每到端午,最怀念的就是奶奶手捻的五色绳。简单的样式,将五种颜色两两互相搓成一股,配上珠子、桃核、小铃铛,再打结即可。端午前,奶奶早早地就坐在院子里给孙子孙女们准备了,老人家眼神不行,搓捻绳子却相当熟练。每年的五月,手上腿上总是花花绿绿一片,小伙伴们互相比着,看谁的绳子漂亮。端午过后,妈妈会在一个蝉鸣聒噪的午后,把绳子剪断,一条条挂在树上,希望能把瘟疫疾病带走,保我们平安。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五色绳的仪式慢慢消退,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是否还有缘戴上古老中国最传统的手工制品。上了大学后,曾经在一条偏窄巷子里,偶遇过一条异常精致复杂的五色绳,买上后竟然戴了一年,没有妈妈的提醒,居然不知道最后是扔到河里还是树上了。
现在回想起来,真心怀念那些翩跹远去的旧时光,那些关于乡土中国的记忆,记忆里还漾着淡淡的草香。
端午,若是没有了屈原,恐怕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传统节日,更难以形成今日大江南北如此统一的淳朴的民风民俗。在今天的楚地,我想人们一遍遍地赛龙舟,也是在一次次打捞屈子的心事。屈原本性上是一个恣肆浪漫的诗人,但在文化价值认同上,却是一个现实的儒家践道者。世人皆醉唯我独醒,举世混浊唯我独清。滔滔一江水,寂寂一个人,既然不甘苟且偷生,也找不到苟活的理由,那就以鸿雁展翅的姿态,放纵生命最后的飞翔。作为一个乐生而不崇尚死亡的民族,主动选择结束生命,一定有比生命更崇高的理由。殉国其实是殉道,殉自己内心的操守,殉自己的一颗心。屈原的纵身一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孤独的身影,中华民族最揪心的一次感动。他用自己的一己之身,灌溉了后世的文明;用一人之死,成全了无数知识分子的永生。
两千多年了,因为屈原,粽香飘过了大江南北,五色绳保佑了大小孩童,龙舟的号子也响彻了五湖四海。今天的屈子魂魄,依然纵情飞扬。
我想,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假期,也是一次唤醒,唤醒那些乡土中国的手工记忆,唤醒我们轻易不提的中国心。我们愿意静下来,闭上眼睛,听听那些远古时空里关于这个日子的所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