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欲过炽必自焚 刘修银
据《资治通鉴》记载:西域有位商人,偶然得到一颗珍珠,他感到搁在那儿都不放心。于是,他“剖腹以藏之”,即剖开自己肚子把珍珠藏在自己的肚子里,却一命呜呼,想长期占有珍珠的贪欲却也化了魔影。这就是“剖腹藏球”典故的由来。
读罢这则令人悚目惊心的历史典故,笔者不禁拍案而呼:贪”欲夺人命,世人要警醒,做人莫要贪,自律守清廉。反思悲剧还源于这个西域商人为了满足占有贪欲,竞不择手段,剖腹藏珠,其结果却丢了仅有一次的宝贵生命而落得个人财两空。或许人们会认为西域商人“剖腹藏珠”的行为是何等的可笑,何等的愚蠢,又是何等的悲哀!然而,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奇怪。千百年来,总有为数不少的“聪明”人,或清醒或昏噩地重演着西或商贪财不要命的悲剧。比如,明朝朱元璋的女婿欧阳论,身为附马,黄亲国戚,尽享荣华富贵,好不风光,却仍贪得无厌,横敛钱财,谋取暴利,终被朱元璋处死。又如清朝乾隆皇帝身边的“红人”和坤在自溢前悲哀道:“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可惜他理悟的太迟了,只因贪名太昭著,留下绝命句,踏上黄泉路。再如,建国初期贪污巨款的刘青山,张子善被判死刑。自此成为教育警示后人的典型案例,直到今天,枪毙刘青山,张子善的两声枪响依然警钟般的振聋发聩,促人警醒。还有改革开放以来的胡长青,成克杰,王怀中等人,身居高位,令利智昏,贪欲膨胀,不择手段,大敛钱财,最终把自己送上断头台。这色等人是智商低下,还是愚笨无能?!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大都精明能干,为什么在寿养天年,却丢了卿卿性命。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蹈那个西或商人之覆辙。归根结底,就是祸由“贪”起,因“贪”而变质,因“贪”而丧命,因“贪”身败名裂。
纵观古今贪腐事,皆因贪欲酿灾祸。一旦贪欲支配了人的灵魂,世界观就会扭曲,人生观就会偏离,价值观就会错位。必然导致生活目标混乱和思想上、行为上的贪得无厌,最终被贪欲呑没一生。正如一位贪官入狱后反醒自己时所说的那样:“是贪欲的烈火烧焦了我!”贪官如是说,警示极深刻。事实再次昭示世人:人生最大的烦恼和痛苦,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而在于自己贪婪太多,总是贪心不足,欲火过炽,话说的重一些,放纵贪欲而不从正道贪来的钱,那是“凶”钱,是送人上黄泉路的“冪”钱,多少贪婪之人就是因“贪”走上了黄泉不归路。
“以人为镜,知得失”。从“部腹藏珠”的西或商人,到贪赃枉法之人,无不验证这样一个道理:贪婪的人,虽然身上富有了,内心还是那么多的不知足;知足的人,或许身上清贫些,但内心很知足,精神上常富有。戒贪欲,淡名利,守清廉,“知足常乐”,才能享受生活本身的幸福和快乐,才是一位真正富有的人。正如一首诗所言:“心安茅屋稳,性定蔡业根,世事静中见,人情淡如长”。人生在世,不论干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 都要对自己头脑中萌生的贪欲邪念加倍警惕,严加遏制,及时铲除。 在“贪”、“欲”两字上要常存戒慎之心,常思贪欲之害。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保持“平常心”,知足而常乐。始终不为贪婪所困,不被钱财所迷,不为欲望邪念所累,不为贪得钱财而寑食不安。努力做到戒贪以洁心,制欲以养心,寡色以清心,拒腐以安心,诵古训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反“四风”以正心。力戒贪欲当自醒,且莫因一时之贪毁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