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路
八月“处暑”时分,一个热带性低气压,挟带着倾盆大雨,造成南部县市大淹水。时隔三天,另一波强盛的西南气流,又再度笼罩高雄上空。霪雨霏霏,连绵不绝,此情此景,让我不禁回想起了六月“芒种”过后,那趟花莲的返乡之行来……
花莲,是海内外慈济人的心灵故乡,每次的营队,总会安排学员返回静思精舍巡礼。去年,系于清晨微蒙时分,沿着“师公路”,徒步十公里路程返回精舍;今年,则系安排搭乘游览车,于下午进行精舍朝山。虽然,返家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那份虔敬之心,实无二致。
然而,缜密的计划,总是赶不上天气的变化。当第一批工作人员于两点左右抵达精舍,准备进行前置作业之际,那原本中午还算青翠的山头,此时已被泼洒上了一层厚厚的白妆,而蒙蒙的雨丝,也随之顺势从天而降。当这一场由小而大的雨势才刚停歇,十多位志工立即拿来扫水工具,在朝山大道上头进行除水任务。
大理石上的积水逐渐淡化,志工甚至还拿出了抹布,一块一块逐步擦拭,希望能将上头的水渍和尘垢完全抹去,以利学员朝山的顺利进行。雨水洗涤了大道尘垢,志工抹除了心头烦忧,让大理石又重新回复了原有的清澄本色。这一幕场景,岂仅是一句《无量义经》里的“微渧先堕,以淹欲尘”所堪予以描绘而已。
只是,没有想到,在这一切已经就绪之后,一阵微风轻轻吹拂,让那原本停歇的雨滴,又再度翩翩洒落。而就在此时,二十二辆游览车,八百多位学员,业已抵达精舍外面不远处的停车场。精舍在望,归心似箭。学员兴奋之情,虽随外头雨势起伏,但朝山返家意念,却如盘石般坚定。虔诚一念,双手合十,〈祈祷〉声声起;汇聚了众人的善念,雨势终于又再度逐渐变小。
轻着白色透明雨衣,列队迈步朝山大道,静心虔敬,一念朝山。顾虑学员雨中朝山,大家似乎举棋不定,替代方案也应运而生。然而,一句轻轻话语,悠悠飘入众人耳际――“他(她)们都是吃过苦的人,这一点小雨算什么!”就犹如暮鼓晨钟一般,顿时化开了大家心头的迷雾。
卸下雨衣,一心礼敬;佛号声声悠扬,法音处处回荡。水湿朝山衣衫,抹干大道水痕,在泪水和汗水模糊之中,虔诚一念心,逐步往静思精舍主堂前进。然而,更不可思议的,乃是在这朝山的一个多小时之中,天空虽然阴霾依旧,却竟然连一滴雨水皆未撒下,直至朝山结束之后,那蒙蒙的小雨,才又开始再度飘落。究竟系学子的虔诚之心感动了上苍,抑或是菩萨悲悯这群跨越台湾海峡返家的游子?
回忆起了三天前,营队“开营”时的场景,当〈弟子回家啦〉乐音弥漫讲经堂、歌词绵绵泼洒心灵之际,那一句“诚如母亲的怀抱,是弟子疲惫的依靠”,顿时让这两岸的第一代静思弟子,终于忍不住泪眼婆娑了。从讲经堂斜坡道往下俯视,那擦拭泪水的画面,就犹如海边的浪潮一般,一波又一波――
“收拾行囊,越过海洋,回家的路上。火车隆隆,沿着海岸,青山绿意秧。喜见精舍,映在前方,心灵的故乡。回眸来时,孤单身影,如今浩荡长。弟子回家啦,上人欣欢笑,诚如母亲的怀抱,是弟子疲惫的依靠。弟子回家啦,不再外流浪。长夜漫漫,有您的陪伴,风雨中温暖的地方……”
久盼场景现前,永恒记忆弥心;五天相聚,情系两岸。证严法师曾言,前来精舍参访的人,并非信徒而是弟子,因为弟子是心灵相契的。因缘于这份特殊的师徒之情,让这群越洋返家的游子,就如同这六月“芒种”的因缘一般,带着那“一盏灯”的慈母温馨情怀,返回每个人的居住地,继续深耕、播种,期待来年的开花、结果。
一场殊胜的朝山之缘,一次返家的孺慕之情,让泪水和法水,溢满每个人的脸庞和心灵。雨,还在下,在这应是晚霞满天的傍晚时分,落满一湖相思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