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月色之下的烟火人间

作者:李桂明 2019-06-03 18:00 来源:煤矿安全网

月色之下的烟火人间

当此题目从我的笔端潺潺流出,我便已经感知了这两本书对我所产生的诗意印象,已将我所有的情绪尽染。

此题目,并非凭空臆想,是源自葛东兴老弟的两本散文集——《月色》和《烟火人间》。我只不过是借花献佛,做了简单的“嫁接”。《烟火人间》已于二0一五年呱呱落地,而作为姊妹篇的《月色》才即将付梓成册。我只是有幸提前窃玉闻香,初识玲珑色。原本只是想“近水楼台先得月”,孰不知葛老弟硬要赶鸭子上架,让我为其《月色》“裁衣着装”,这岂不是让“操剃头刀的”,硬要舞弄“青龙偃月刀”?耍砸了到是于我无所谓,只怕败了“偃月刀”的一世名声。然抵挡不住葛老弟百般“灌迷魂汤”,重捧之下必有“不要脸”之人。于是乎,我姑且在世人面前“张牙舞爪”一次,略谈一二粗浅认识。

一、对葛东兴的印象

我与东兴的真正相识相交,是在他去矿组织部当部长之后。那时我所在的矿调度室与组织部、政工部、宣传部等科室皆是邻居,所以闲来无事时,总会相互窜窜门。因东兴嗓音浑厚、富有磁性,在当组织部长之前他已经以主持人的身份,活跃在矿文艺舞台上,因此我知晓他的鼎鼎大名要早于他认识我。在后来的深入相处中,我才逐渐认知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

东兴,虽毕业于一所煤炭学院,所学的是通风专业,但这“金戈铁马”的事业丝毫不影响他“箫吹半边月,墨染一江河”的儒雅情怀。他在校期间就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活跃在校院文学社。参加工作后,虽下过井、背过风筒、安过风门,当过通风技术员、通风区长、组织部长,但他始终初心不遗,“日间勤弄禾,暮后常抽丝”,特别是担当矿工会副主席以来,积极响应矿党政打造大美贺西的倡导,在文化贺西的建造上成立了矿文学协会、兴办了“贺西夜话”、创办了《贺西风采》,使文学之舟风生水起。

这得益于他,不仅有良好的主持功底,神情飞扬,朗诵的也特别意重情深,像把壶口万千的黄河之水席卷于心,更得益于在这冰山巍然屹立的下面竟然是他用文字演绎的心灵绝唱——诗词文赋。他尤以散文见长,语言之温婉瑰丽如琴瑟和鸣,意境之悠远深邃似浮翔于浩瀚星宇。凡读过他散文的人,无不被层层叠叠的美或浓浓密密的情所感染着。恰如青青子衿在为其《烟火人间》序言中所撰写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所言“读他的文字,仿佛隔着一张檀木茶桌,与其相对而坐,共话物换星移,与语欢欣落寞,字字珠玑。他的文字,有空山新雨的清透,繁花满枝的沉甸,长空秋雁的寂寥,雪落无声的宁静,显现出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想他生活中定是温和豁达之人,因为文字里看不到他的火气。”的确,知音所见趋同,生活中的东兴确实是位才情四溢、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虽不及伯虎之倜傥,也不逊潘安之风韵,玉树临风,智慧幽默,和声悦色。正因如此,他之左右,宾朋满座,调素琴,阅金经,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此皆因他的人品和情趣所产生的魅力使然。

二、对文章的点滴认知

作为姊妹篇的《月色》,在写作风格上,与《烟火人间》有异曲同工之貌,但内容更加丰富。《月色》从节律上看,总共分为六小辑,分别为春夏秋冬、风花雪月、世相亲情、爱情物语、一缕乡愁和若有所思。春夏秋冬以写四季之景为主,表达生命历经的璀璨与衰亡;风花雪月,可以说是春夏秋冬的镜头特写,于细微之处抖落沧桑;世相亲情,是传达亲情友情,绘制出了人情世态;爱情物语,此辑是专为爱情设置的一款盛宴,情爱作为永恒的主题绝不缺场;一缕乡愁,是对故乡最诚挚的祭奠,是人性中永不泯灭的胎记;放置尾声的若有所思,成为对过往的回忆、对未知的告白。总体上讲,全盘是以写景、写情为载体,情中有景,景中寓情,因景而情,由情思景,用无声的字符表达波澜起伏的胸怀。慢慢读来,无论是枯荣、聚散、爱恨、生死,从首至尾皆是饱含温度的情意,从始至终宛若有一股温泉在汩汩流淌。这就是这些文字传递给我的启迪和美感。作者在娓娓的叙述中,把我们带入他或缤纷或凄婉或优美或伤感的世界里,让我们与他一起喜悲,一同浮沉,领略一花一叶一世界、一心一意一菩提的妙相。

如果非要细研文章的特色,以我浮浅的认知,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如诗如画,方显世间精妙。如果要想用这些大大小小的方块字,把世间的万物写活,是非有点石成金的手艺不可的。而东兴老弟就精通此道。他就像是一位丹青圣手,赋予了每个字生命与色彩,让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把读者浸润在美中不想脱离。“春雨像一首抒情的歌。总让人在淅淅的雨声中,想到西湖边的断桥,想到断桥上执伞的人儿,想到那人儿顾盼流离的目光穿过雨烟,暗含情愫,带着娇羞。” (《春天的水墨 》)“半山上有人家,一座小院,几间小屋。绿意浅,桃花在院里院外开得妖媚至极,如十七八岁的女子把青春肆意飞扬在人的眼波里。”(《流水落花春去 》) 这些妖娆的句子在集子中俯仰皆是,像一个个打扮精致的少女撑着油纸伞站在那里,直吸得读者的眼睛波光粼粼。也正是这些风情的语言,使文章百媚生辉。

语言清丽,跳跃感极强。我不得不佩服东兴老弟文字功底之深厚,神鬼莫测。他总能将一些不搭边的词语联系起来,化平凡为神奇。“以前,觉着秋天是一首缠绵悱恻的宋词,总有些凄婉的调子,细细体味又有悲凉入骨。此时,它正是一幅丰美的画卷,秋色万里徐徐展开,如月出天山,铺排出盛大而华美的幕景。”(《静 秋 》) 秋天、宋词、调子、画卷、明月、天山、暮景,用不同的语境进行差异性组合,营造了多维的景致,让读者在跳跃中滑翔,给人以宏大的想象。这样的秋天不再是单一的,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充满气势的,感染力极强。“秋就这样瘦下去了,从一轮到半弯,又到一钩,终于钩不住了满天霜冷。”、“ 秋如一枚枯黄的叶子,在空旷的枝头唱着苍凉的恋歌,等着北风呼号时,做最后的蝴蝶之舞。 ”(《暮秋之恋 》)以景写情,情景交融,用瘦、霜冷、恋歌、北风、蝴蝶来烘托秋,引发读者无限感叹,完成艺术的张力。“等到分别的时候才明白,你长长的发丝已是挽不回的潮水”、“我在你长发铺成的河里沐浴、跋涉,不想上岸。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在一条逝去的河里挣扎,或许只是想在里面打捞旧日时光,打捞湿漉漉的青春。” (《你的发丝是长长的河 》)发丝、潮水、河流、旧日时光、青春,差异化的组合,跳跃式的表述,使精神层面的意识流具体化,深化了内心世界的表达。 作者若没有对文字非凡的感受与驾驭能力,没有对物境的再创造,是很难达到这种隔空传声的效果的。

描写的立体感,生活气息浓郁。对一些人物、场景能写的活灵活现,不仅说明作者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了生活,而且细致、真实地体验和感悟着生活。恰恰是这种对生活最原始的真实在一次次打动着我们。“开演前,台下人声鼎沸,煞是热闹。谁家的孩子跑丢了,找妈妈,当妈的四处找孩子,村东村西的遇上了,好一阵拉呱,年轻小伙子瞄上谁家的姑娘在一起肆无忌惮地说笑,女孩子也聚在一起,磕着瓜子,私语着什么。男人们远远地打一声招呼,过去递一个烟卷,问起家里田里的事。东一堆西一堆的,有小孩子飞过来跑过去打闹嬉戏。只有卖零食的支了摊子坐那里不言语,那种时候根本用不着喊叫。等台上的铃声一响,深色的大幕缓缓拉开,全场嘈杂的声音一下子低了下去。那时候,星星们也悄悄的,眼睛都不再眨一下 。”、“鼓乐齐鸣,伴奏的各司其职,拉二胡的晃着脑袋,吹笛子的眯起眼睛。武生耀马扬鞭,登上台神气地做一个潇洒的亮相;小旦挪着碎步袅娜地登场;青衣踩着台步船一样地把人的眼光兜住;三花脸一个跟斗翻出来。白脸的,黑脸的,花脸的,粉脸的,一张张在眼前晃动。小小舞台上,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这世间的百态,人生的恩怨情仇全看到了眼里 ”(《唱大戏》)“男人们买回菜蔬和几条子猪肉羊肉,女人们开始淘菜洗菜,做熬菜,萝卜白菜豆腐粉条丸子,烩一起,做一大锅,总要够吃十天半月才好。做花馍,把一团面捏成枣山、枣糕、鱼、花篮。石榴的、老虎的,捏一下,是头,剪一条面,是眉毛,按上两颗黑豆,是眼睛,梳子在面上摁几下,就有了花纹。蒸馒头,要蒸好几笼,新蒸出来的热腾腾、宣乎乎,蘸油泼辣子吃,特别香,剩下的冷藏,也要够吃到元宵节以后吧。炸丸子、炸薯块、炸豆腐、炸麻花、炸酥肉,有几天,油锅好像总支着,一屋子油烟与香气。父亲抽着烟,慢吞吞地拉着风箱,母亲把我们从油锅旁赶走。”(《过大年》) 这难道不是一幅幅微缩的《清明上河图》吗?如果谁家孩子不会写作文,一定要好好读读它。生活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眼睛和雕琢的技巧与智慧。当我们把曾经的生活进行立体的还原,这样的写作已不再是简单的写作,而是对生活的讴歌,对人世的赞美。这就是原生态的写作,将生活的本质予以还原,将人性的情感予以复制,呈现给我们生活的美好。

修辞手法的多元化,使表述更加形象、迷幻。无论是比喻、拟人、引用、借代、通感等等修辞手法,在这里比比皆是,使文章凭添靓丽色泽,如鱼得水,灵活灵动。“傍晚时,树枝间的麻雀仍在热烈地争论不休,好像夏天的恩怨还未了结,浑不知季节变幻,西风日紧。”、“然这初凉到底设下了埋伏,往前去便是“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每每拐进巷子,总觉那杏花在与人遥遥相对嫣然
而笑。便亦多情起来,想那是人生路上一段艳遇,不觉要放慢脚步,静静望她,赏她素净颜色。彼时,时光止息,物我两忘,俩俩相望,默然欢喜,只觉彼此目光中都是流连色彩。又觉她也挪了步子,白衣胜雪,款款而来。” (《一树杏花开 》) 由景即情,交融自然。在此特别要提及的是集子中的一篇《琵琶弦上说相思》,更是别具特色,整篇文章引用多达46处,把古典诗词中的“明珠”一颗颗串了起来,将引用手法用到了极致。多而不乱,行云流水,每每读来如嚼鹅莓,美轮美奂。由此可见,作者出语华丽、意象灵活多变,深受古诗词的熏陶,深谙对意境的营造。

综观东兴老弟的文集,从形式上讲两个字——唯美:语言的唯美,情意的唯美,意境的唯美;从内涵上说两个字——凝重:一草一木,有情有意,一人一物,知性识体,无不饱含岁月的变幻和尘世的沧桑,字字句句叩问着人性的悲悯与清欢,即使是一树花、一只蝉、一口井、一轮月也概莫能外。有时候我在想,在众多的篇章里,作者为什么单选一篇“月色”的作为书名?我不知其中这句“月色里那些动人心魄的场景,那些如梦似幻的过往,尽被揉碎在朝朝暮暮的生活里,没了踪影。 那时,月光如水,所有的日子都一一浮现,而所有的念想都陷入了旧时月色里 。”能否作为回答?

                                     贺西煤矿    李桂明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