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条塔公司:铁轨上腾飞的中国
柠条塔公司:铁轨上腾飞的中国
记得是 1994年,得益于父亲的工作调动,我有机会随母亲来到他工作的地方——神木大柳塔汽车站。那时候父亲是站长,整日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我和母亲,我们就待在父亲的宿舍里,无所事事。直到一阵“呜......呜......”的声音传到我耳中。
我迅速趴到窗台四处张望,原来旁边是一座煤炭集装站,一列火车刚刚驶来,不远处一辆辆满载煤炭的解放牌卡车排成长龙等候卸车,数辆铲车随之忙碌起来,车厢总共8节,却装了整整4个小时。随着车头“白烟”冒起、汽笛声响,火车缓缓驶离,我不知道它开往何方,但它却成功俘获了我心,这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火车。汽车站的西北角有扇铁门,那是通往火车站的一条小路,有好多次我想偷偷跨过这扇门,却屡屡被车站工作人员以安全为由拦下,想近距离接触火车的念头久久未能实现,我经常幻想自己能够乘坐火车,去探索远方那未知的世界。
此后,父亲开始给我讲有关火车的故事,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是父亲在90年代初由延安到省城出差乘坐火车的经历。那时的火车是典型的绿皮车,时值春运前夕,月台上挤满了人,火车起始前,潮水般的人群扛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涌向狭小的车门,后面的人上不去,就直接爬窗户,奋力向里面翻越.....场面极度混乱。忙乱中,父亲的鞋被挤掉了,所幸当时出门考虑周全,包裹里还备了一双。上车难,坐车更难,从车门口到座位这短短的十米的距离,竟然走了半个多小时,准确的说,是双脚腾空被人群抬着向前涌。这注定是一场“灾难”式的旅程,能买到坐票的固然欢喜,而大部分人就挤在过道里,或站、或蹲、或躺,上厕所是最麻烦的,因为根本挪不了身,大家是能憋就憋,憋不住就用饮料瓶解决。
“缓慢移动的人流、大包小包的行李、满是疲惫的神情、嘈杂混乱的车厢,是那个年代中国人出行的真实写照。”父亲的一席话,并没有打消我对火车的热忱,因为没有过父亲那样的经历,反而对乘坐火车更加期待。
不久之后父亲工作调动,我最终还是没能近距离接触那些冒着“白烟”的“钢铁怪兽”,更没有机会亲身体验“绿皮车”的拥挤。随着中国铁路不断加速,蒸汽机车被内燃机车所淘汰,之后又被电力机车和动车取代。
直到2008年上大学我才有机会乘坐火车,那是8月26日的晚上,我从神木出发前往西安。踏入车门,我仔细打量车厢里的每一处细节,车窗是封闭的、座位是舒适的、空调吹出的冷气让人精神一振,列车启动时,车厢里虽挤满了人,但不至于像父亲当年那样连厕所都上不了。而正是这一年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时速超过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同年,京沪高铁也正式开工。
2015年,我已参加工作3年,作为一个成年人,孩童时期对火车的好奇心已不复存在,但乘坐火车去旅行是我一直梦寐以求的,恰巧当时有一句话非常流行——“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于是我积攒了8天的假去旅行,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出发到呼和浩特、北京、杭州、厦门、郑州、西安,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与火车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从北京南下我特意花了600多买了高铁票,这是我第一次乘坐高铁,驰骋在曾经课本里经常提到的“京沪线”上,看到车厢内显示牌上显示的每小时300多公里,跳跃的数字令我兴奋。窗外的风景来不及看,刷的一下就过去了,盯久了还会头晕。豪华、整洁、舒适的车内装饰让我不知所措,两扇透明自动开启的玻璃门,免去了以往抓门把手推拉之苦;蓝色绵软的座椅,可以自由调节前后仰俯,为旅客消除旅途的疲劳 ......我极力克制着我的猎奇心,以避免“刘姥姥进大观园”式的尴尬。大约五个小时左右,列车就抵达了杭州东站,走出车门时我还处于恍惚状态,望着站台上一列列高铁驶进驶出,我不禁感慨,这样的列车什么时候才能通到我的家乡。
仅仅两年过去,“复兴号”动车就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将之前日本引以为豪的“新干线”远远甩在身后。
从2008年至今短短10余年的时间,中国的高铁技术迅猛发展,高铁在中国已经像过去的“绿皮车”一样,走入寻常百姓家,中国的高铁历程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二。目前运营时速最高486.10公里创造了世界铁路运营第一速,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柠司的“北移人”可以直接乘坐列车上下班,陕北到关中也能步入“一小时生活圈”。
俗话说,有路必有福,有路必有胜。从蒸汽机车到“高铁时代”的发展历程,书写着祖国70周年来的辉煌,每一列高铁转瞬间疾驰而过,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奏响凯歌,仿佛在说:祖国,我为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