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水泥路
2018年8月8日那天,重庆气温高达38度,我随专家调研组来到相17井,山上的风吹着,没有一丝的凉爽,全幅武装,头戴安全帽的我们捂得汗水直流。在采气树前,专家调研组就上试产能、硫化氢含量、关井压力、井口装置、管网运行、周边人居环境等进行现场调研。又结合相17井的实际情况,从发挥产能、就地采气利用、移动式脱硫塔推广运用等进行实地论证,提前谋划冬天供气。
“可以去生产的井看一看吗?”专家问。
“可以的,相9井正在生产。”同行的技术员回答,“下个坡,过个沟,再上个坡,车程3.5公里,现在是水泥路了,很快就到达。”
大家哄笑起来,是的,曾经通往井站的路是泥泞的。我们无数次出差到井站,车随渝邻高速公路下道走国道,随后车子进入乡村公路,再进入井场公路。路况越走越差,一路颠簸,终于到达井站门口。如此路况,就是单位的车,也让人心疼。井站的同事开了门,井场很干净。开车的师傅看到满身是泥的车子,也不愿意开车进井场,怕弄脏了井场。于是,我们常在井站门前下车,走路进去。
再说相17井到相9井,以前要围绕山转一圈才能到达,生产技术、维修人员处理故障,常常要一天才能完成。后来,村村通公路,有了土路,但车子无法前行,今年终于修好了水泥路,我们单位的车终于不在转山了。
到了相9井,专家调研组结合相东片区井站的实际生产情况,就管线输压,沿途供气用户进行充分交流,拟定挖潜研究思路,继续发挥石炭系气藏的余热。1977年高产层石炭系气藏的发现,标志着相国寺气田进入高产能阶段,川渝油气勘探得以突破。40余年的变迁,单位历经多次改革,石炭系气藏也经历了试采、稳产、递减、低压小产量生产四个阶段。2011年,相国寺气田石炭系气藏作为储气库建设使用,而处于相对独立系统的相东区块持续采气至今。人随车行,红色工衣的身影依旧在相国寺气田的山上闪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