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叶县县衙巡礼

作者:杨福建 2019-12-20 14:38 来源:煤矿安全网

v

           叶县县衙巡礼

县衙指县府衙门,县一级的行政单位,首先是指"县治,是从"县衙"派生出来的。我国的郡县制,中国古代继宗法血缘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类似于现在的行政区划),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是中央垂直管理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始终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是中国由贵族封建制度走向皇帝专制制度的象征。

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武王熊通;起源郡县秦国,秦穆公嬴任好;经过历代法家代表的改革,最终成型于秦汉时期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发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过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了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唐乾元元年(758),改为州,州县制取代了郡县制。周边国家象朝鲜的,日本的道,越南省县等国家行政体制大多效仿于我国.

州、县是三级行政单位,县衙是县长办公所在地,县衙在我国存在的时间较长,对人们政治经济,生活影响很深,古人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县官调走了,县衙依然存,我国现存的县衙中,比较有名是内乡县衙和叶县县衙.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是目前中国现存的古代衙署中惟一的明代县衙建筑。位于河南省叶县东大街。叶且县衙为明代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一座五品县衙。县衙坐北朝南,占地16848平方米。整座建筑由中轴和东、西两侧副线上的41个单元、153间房屋组成。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三堂、狱房、厨院、知县宅、大仙祠、虚受堂、思补斋等建筑。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县衙的大堂、二堂、三堂均为五间七架,屋面兰瓦兽脊,梁栋檐桷青碧绘饰。大堂前的卷棚,主体采用天沟罗锅椽子勾连搭连接的作法,是高级别县令在建筑形式上的反映,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孤品。厨院主要建筑有灶房两间、厨房两房、储藏室一间、东西饭堂各三间。叶县县衙在建筑风格上,有着融南北建筑风格为一体的独特建筑形式。叶县地处中原地带,县衙的建筑风格沿袭了中国北方地区对称的庭院式建筑结构布局,突出了中国北方地区乃至黄河中、下游地区粗犷、端庄、古朴的建筑特点,因叶县位于"南通湘楚,北达幽燕"的交通要道,受南、北方经济及文化交会地域的影响,县衙在建筑在风格上以木作、砖雕技术等方面融入了南方建筑工艺精巧、细腻的部分特点,为研究中国古代南北建筑流派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购票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下的横匾书着几个繁体大字叶县县署四个大字泛着金黄色的光泽。两旁柱子楹联为:天听民听,天视民视;人溺己溺,人饥己饥。联据说是清同治六年叶县知县欧阳霖所撰,意思是愿意接受群众监督,与百姓同甘共苦。看到对联不由想到了一句话民间对县衙的两句打油诗:衙门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当时的社会现实与这位殴阳大人想法相去甚远.

置于大门内东侧檐下,紧挨着班房,喊冤鼓,一副大鼓悬于木架之上,百姓若喊冤告状便击这面鼓,在此值班的衙役听到后就问明情况回禀知县酌情办理。通过大门后进入的第一个建筑群为大堂。院里甬道上有一石碑,朝南那面刻有“公生明”三字,語出荀子《不苟》篇:公生明,背面面刻的是黃庭坚手书的御制《戒石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意在告诫官员不要徇私舞弊,贪脏枉法。可是从古至今,能真正记住这十六字箴言的为官者能有几人?这里就是县官审案的主要场所大堂。正上方挂“明镜高悬”匾,下绘象征知县清正廉明的“海水涨潮日出图”。大堂内两边放有一排半红半黑的木杖,这木杖并非刑具,而是一种象征着正义、黑白分明的仪杖。

 大堂院内两侧还各有科房6间。东侧科房依次为吏、户、礼及库房,西侧科房依次为兵、刑、工及承发房,是当时全县所有职能机构成的设置表明古代县长是集司法,行政、军事合一的行政长官,是地方的最高长官,权力很大。大堂后是宅门,宅门过后是二堂。堂前柱上的书写着楹联是: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堂正中有一金字大匾“清、慎、勤”,取意于三国时期魏国司马昭训长吏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康熙皇帝御笔亲书此匾,敕令悬挂于全国各府、州、县。二堂院内有东西厢房各3间,东厢为会文馆,西厢为会武馆,是接待外来文武官员的地方进入第三进院落便是三堂,是知县办公及与知县近身的幕僚、师爷们的办公场所。中间悬“清如镜水”匾额一方块,两侧为东西华厅。县衙除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大堂二堂三堂建筑外,在其东侧副线上由南向北依次还有狱房、厨院和知县宅等单元。阴森潮湿的狱房、形形色色的刑具、鲜血淋漓的酷刑图,让人毛骨悚然。县衙西侧副线上的建筑有西群房、虚受堂、思补斋等。

三堂后为大仙祠和后花园,步入后花,则是另一付天地,花园里茂林修竹,梅花俏枝,鸟雀鸣叫,微风吹扶,与假山假石相映成景。青砖通道上苔藓阴阴,两边竹影婆娑,一付石桌,几个石登在竹影下伫立着,好一派江南美景致,花园是供县长及办公人员休息的场所,在这一方天地里这些县官衙役们尽情畅谈,或谈古论今,或阅卷长思,或豪情狂饮,想必古代人们在劳逸结合上,己经得到全面参悟。

叶邑之地人杰地灵,古战场的销烟缕缕不断,在县衙内楚地出土的编钟声悠悠扬扬,不绝于耳,走出县衙的大门,门前两遵石狮子,怒目向前,向人们昭示着县衙曾经威严和辉煌。

旧人己去,县衙犹在,县衙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坐标符号,己经物事人非,那些县衙内的设施,昭示着历史的辉煌,那些建筑反映着古人的智慧,特别是县衙在文化和思想上有着更深的意义。不论是殴阳霖的诗或是黄庭坚的《戒名石》都表示着古人在为官为政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的立意不外乎天地良心,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心,他们深知为官的不易,为民之难,把做到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当作心中信条。他们对官位的敬畏,其实是对民众的遵重,心中有戒,心中有畏,才是对官位最好的诠释。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为政之道,就是留得青史在人间,不做贪官昏官庸官,做到心中有政治,心中有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用扬鞭自奋蹄,甘当人民的勤务员。


上一篇:牵挂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