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未来等你》——读后感
人是一种很矛盾的生物,比如说小时候都在幻想长大后的样子,当真正长大后又开始怀念小时候。我称之为生活的“围城”。在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逆境、坎坷就会埋怨自己小时候为什么不努力,如果努力了现在也许会不一样了。
也许在很多人身上都曾有过上述的情况,可能《我在未来等你》的作者刘同也有过同样的憧憬、懊悔和迷茫,所以就有了这本书。
书的内容讲述了36岁的郝回归是个教了8年“马哲”的大学老师。他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跟周围人吐槽,周围人却觉得他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大学老师是个很让人羡慕的职业。但只有他知道自己每天都活在麻木与痛苦的深渊里,看不到半点光亮,生活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也失去了希望。
他苦闷惆怅,坐着出租车满城乱转之际,却发现了一本神奇的日记,回答3个问题就能穿越回过去。穿越到什么时候好呢?郝回归选择了穿越回17岁,他觉得那是自己人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于是36岁的郝回归遇见了17岁的自己,遇见了当时还年轻的父母、自己喜欢的人、当时的哥们、同学和老师,发生了一些系列或幼稚、或感人、或让人深思的故事。
中间的故事我就不多赘述了,就说说我看完书之后印象深刻的几点感受吧:
01
17岁的自己没有想象中那样不努力
郝回归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因于17岁的自己不够努力,可当见到17岁的自己,才发现比现在的自己好太多。
他会为了帮老师争回颜面、早日结束停职,自告奋勇去跑自己从未挑战过的5000米,没日没夜的在操场上练习;会为了练好小虎队的舞蹈,利用所有课余时间去排练;会为了帮微笑挽回校广播电台,到处去做调查做节目,甚至怕被人发现,两个人挤在恶臭的仓库里艰难呼吸好几个小时。
相反,36岁的自己却很难像当年一样,对一件事情如此上心,如此拼尽全力。
一个拼尽全力的人能做成很多事,但前提是你还能有拼尽全力的勇气。至少17岁的自己还很努力,是36岁的自己麻木、颓废。
02
改变的了过去,
也改变不了结局。
——很多事情的偶然性,其实是必然性。你的性格、心态、想法决定着你的结局。
郝回归一直对36岁时的陈桐是个小小的公务员而耿耿于怀,天之骄子的陈桐倘若不为17岁的自己挡了那一下而打破头就不会高考失常与北大失之交臂,就不会选择成为一名公务员。所以36岁的郝回归回到过去后代替陈桐挡了下来。可当36岁的郝回归回到现在发现陈桐虽然顺利的考上了北大,但他还是一个公务员,没有任何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若是可以回到过去重新努力就会有不一样的结局,可倘若真的回去你还是你,你的个性、你的思维、你的三观并未变,你还是会顺着你的逻辑到达现在,可能轨迹有些差池,但是结局还是结局。只要是你这个人属于你的磁场就会牵引着你走到目的地。
03
有问题的是当下的心态,
而非年少时的自己。
郝回归认为自己现在的不如意都是因为17岁时自己的错误选择,因为自己怯懦没有留住喜欢的人,因为自己的鲁莽导致哥们事业受挫。但其实看到17岁那么努力的自己,就会发现,如今的这一切真的不是17岁时的自己造成的。
就如郝回归写给17岁自己的信所说:“遇见你之后,我想起了曾经的那个我。说来不怕你笑话,我一直觉得是因为你太差,才导致如今的我如此糟糕。所以一开始我的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去改变你。可是渐渐地,我一点一点醒悟,并不是年轻的你有多糟糕,而是如今的我太麻木。”
真正需要改变的从来都不是17岁时的他,而是现在的自己。有喜欢的人就去追,对工作不满意就去创造工作的价值和意义。
同样是当老师,为什么穿越回去当高中老师感觉有意义,离开时会不舍,而现在的大学老师就觉得索然无味、人生很失败呢?归根结底是没有投入心力,没有赋予这份工作价值,没有被别人需要,没有感动自己,就会觉得工作没有意义,未来一眼见底。
此书让我感触颇深,书中的郝回归绕了一大圈才明白其中道理,而我比较幸运,通过看书就懂得了一些道理。任何事情尽心去做,在人短暂的一生里总会派上用场,要改变人生,并不是从哪一刻开始,而是从此刻去改变。
不要沉溺于过去,也不要埋怨过去的自己,每个年纪都有其特殊的任务,职责本就不同,所以不要去苛责他,那时的他已经很努力。现在的你努力做现在的事就是对未来的你最好的交代,我在未来等你。
那么正在读文章的你对于过去又有什么遗憾,若是还没有解决办法或许《我在未来等你》会有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