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能源兴隆庄矿对标管理推动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效
山东能源兴隆庄矿贯彻落实对标管理工作要求,推动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效,加快矿井改革创新步伐,促进矿井平稳健康发展,依照全面对标原则,结合矿井实际,构建符合矿井对标管理业务体系和对标管理工作体系,经过认真收集矿井所处行业、产业的数据,对照本矿前三年与公司所属矿井先进对标水平,找出矿井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不断创新对标管理思路,逐步完善对标管理制度,增强对标管理效能,形成对标管理长效机制。
该矿充分认清所谓对标,就是对照标杆找差距。一个企业只有瞄准了标杆企业,才能使自己发展的更快。对标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矿上下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对标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加大对标管理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着力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使其充分认识到:开展对标管理工作,是提高矿井核心竞争力、提升矿井价值增长的必然选择,使全矿干部职工中切实树立对标管理工作意识,使对标管理工作成为每一名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
该矿选择标杆企业是对标管理的中心环节,为切实提高对标管理工作,进一步优化矿井各项管理流程,提高安全管理、节能环保、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建设、名牌战略、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管理水平,参照矿井前三年先进水平、公司所属矿井先进水平、省内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确定符合各单位自身实际的对标值和标杆企业。各单位在煤业公司确定的通用指标和行业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和矿下达给本单位的年度经营指标和专项工作任务,认真梳理本单位、本行业对标指标,确定对标内容。对标管理工作措施和对标指标目标值,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建立以对标指标为基础的对标管理平台,促使各项对标指标实际完成公司下达责任目标值。对标内容要按照“全面对标、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不仅要对标先进指标,同时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标,找准方向和着力点,不断拓展对标范围及深度,切实把对标管理工作作为提高矿井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对标安全管理方面,该矿利用多种形式,深入宣传贯彻公司等上级一系列安全会议与制度文件精神,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煤矿安全规程》和各项安全法律法规,按时完成各类安全培训。按照“一岗双责”原则,逐级落实领导分工负责制、部门业务保安责任制和职工岗位安全责任制,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做到责任、目标、考核三落实。深化安全长效机制,重点加强精细化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双基”建设,坚持矿、专业、区队、班组、个人“五级” 隐患排查制度,深入实施安全确认风险评估、干部 24 小时跟值班、“三位一体”、挂红黄牌、职工行为隐患分级管控、“双重预防”等制度,确保现场安全动态达标,促使各项对标指标完成公司下达的对标目标值。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面安全管理,重点强化对化工、高空作业、有毒有害等作业厂点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消除事故隐患,促进矿井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对标环保节能方面,完善责任考核制度,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失职追责”的环保责任体系,将环保现场督查、专项检查和“红黄牌”制度与各单位自查自纠有机结合,围绕全年目标指标、重点环保项目进展、环保设施运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等工作,采取日常督查、季度检查、半年通报、年度考核的方式,强化督察考核。以严格的问责,压实各级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确保严守环保五条底线。强化环保基层基础管理,按照安排部署,推行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加强基层环保人员管理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管理、敢担当、适应环保新形势工作需要的环保队伍。推进环保网格化管理,明确环保管理部门和环保设施运行部门(车间)责任,严格管控、运行。在污染源责任包保制的基础上,按照“定区域、定职责、定人员、定任务、定考核”的要求,以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监管效能、消除环境监管盲区为重点,细化环境监管责任,推动落实网格环境监管任务,加快构建“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死角”的网格化环境监管格局,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单位、到岗位,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及时将环境问题解决在一线。完善统计分析制度。明确统计管理部门和统计人员,建立健全统计工作责任制。严格月报、季报、年报制度,认真执行每季统计数据分析和报告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实效性和准确性。严格落实环保信息强制公开制度,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强化环境风险防控。以确保环境安全为底线,围绕预防、预警和应急三大环节,构建由环境风险评估、隐患排查、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组成的多级环境安全防控体系,提升环境风险防控基础能力和管理水平。对发现的环保问题,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落实跟踪检查,确保整改到位。
对标生产管理方面,每月定期召开生产计划预备会议,由矿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生产副总和相关生产科室等主要负责人参加。根据矿井生产实际情况,计划安排下月生产组织情况,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协调各专业之间的计划安排。每月定期召开计划会,各专业对下月的计划安排,按照任务、队伍、时间“三落实”原则,进行详细汇报。从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加强支护状态管理、强化设备检修维护、保障设备安全可靠等方面入手,坚持正规循环作业,严格顶板控制,杜绝事故发生。狠抓工作面与煤流系统设备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率、提高开机率,确保矿井生产稳产高效。掘进方面。紧紧围绕矿井生产接续规划,以优化劳动组织,调控生产节奏,提高单进水平为主,加大现场管理力度,严格规程措施,强化顶板管理,搞好支护质量,加强生产协调。(尹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