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四驾马车齐发力 蹄疾步稳助脱贫
今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公司驻村工作队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指导村“两委”在帮助村民增收上想办法、出实招,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齐心协力把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作为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聚力打造特色产业,进一步稳岗拓岗,帮助更多村民就地就业增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特色农产品趟出致富路
进入10月,于田县阿热勒乡夏玛勒巴格村风兮果园合作社特色农副产品加工车间的订单一个接着一个。合作社负责人买买提·买吐送一边安排发货事宜,一边指导村民抓紧生产,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我们的产品基本都在网上销售,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有。”虽然很忙,买买提却乐得合不拢嘴,“忙了好,忙了就有收入!产品不愁销,大家越干越有劲!”
7至8月受疫情影响,特色农产品线下销售受阻。驻村工作队发挥新疆能源派驻单位后盾作用,利用国家能源集团“惠采商城”扶贫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同时,对接新疆能源,组织开展消费扶贫活动,打通特色产品出村路。一时间,订单纷至沓来,村货成了“香饽饽”。目前,合作社已销售玫瑰花、核桃、杏干、雪菊、大枣等特色农产品5000公斤,尼雅黑鸡4000只、肉鹅6000只。预计全年销售收入400万元,仅此一项可帮助村民增收40余万元。
图为驻村工作队带领村民发展肉鹅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梦
“我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村民艾先穆汗·买提卡斯木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要照顾孩子,一直没有合适的就业岗位,脱贫难度大。村里建了特色农产品加工车间后,她和15名乡亲进厂就业,增收难题迎刃而解。她高兴地说:“我带着3个孩子,外出务工不方便,在扶贫车间里不仅有了高收入,而且还能照顾孩子和家庭,我们产品销售特别好,家里的农产品也有了销路,每个月的工资收入能突破2000元,这是工作队的帮扶给我们带来的‘大红包’,我们全家脱贫的信心更足了!”
和艾先穆罕一样,村民艾西罕·麦麦提等15名贫困户也是工作队稳岗拓岗就地就业的受益者。同时,驻村工作队为村里的农副产品找销路、为贫困户谋致富,在乌鲁木齐机场也有了于田县阿热勒乡夏玛勒巴格村爱心助农扶贫专柜,村里的特色农副产品“插上翅膀”飞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汽车坐垫厂绣出新蓝图
村里原来有一家汽车坐垫加工作坊,因产品工艺落后、质量不高造成销路不畅,面临倒闭。驻村工作队向新疆能源争取资金支持,购置电动缝纫机30台、激光裁剪机5台、绣花机1台,扩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厂房,将小作坊提档升级改造成汽车坐垫加工车间。主要从事汽车内饰装潢、汽车坐垫设计加工等,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30余人,让贫困户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起来。
图为汽车坐垫厂女工正在绣坐垫车标
“我老公不在家,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家里还有老人,没法到外地打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如今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活干,每月能挣1500多元,日子越过越好了,干劲越来越足。”同样在该车间务工的阿米娜·买塞地一边娴熟地做着坐垫套,一边高兴地说道。
服装加工厂织出小康梦
每天一早,家住夏玛勒巴格村三小队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阿米娜·买塞地都会骑上电动车准时赶往夏玛勒巴格村的“服装厂”去上班。在此之前,家里生活拮据,收入全靠一亩三分地,尽管如此,她却从未放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由于缺资金、少技术,想要实现脱贫的目标着实不易。
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数十台缝纫机嗡嗡作响,身着淡黄色工装的阿米娜·买塞地和57名村民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有的裁边、有的熨烫、有的缝合……
图为服装加工厂村民正在缝纫工作服
“从家到车间几分钟就能到,不但有了工作,还能照顾家庭,农活也不误。”阿米娜以前在县城务工,每天早出晚归,收入也不稳定。工作队协调派出单位招商引资在村里建了服装加工车间,有缝纫手艺的阿米娜第一个报名就业。她一边操作缝纫机一边说:“工作队和村干部帮我们找到了工作,我们每个月每个人轻轻松松能挣到1500元左右的工资,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今年如期脱贫没问题,共奔小康信心满怀!”
扶贫手工坊创出新天地
夏玛勒巴格村手工坊里传来“咔哒、咔哒……”的声音,走进去一看,十几台缝纫机运转不停,女工们有说有笑地穿梭着手中的花布,熟练地编织着富有浓浓西域风情的木摇扇,一派忙碌景象。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驻村工作队为了解决村里因年老体弱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户的就业难题,积极争取天津援疆帮扶资金,在村里引进了“库尔班扶贫手工坊”,并创建了全于田县20余家“库尔班扶贫手工坊”的运营中心。依托当地群众擅长制作手工艺品优势,大力发展居家直产、居家直播、居家直售“三居三直”模式的帮扶项目,吸纳贫困户20余人,直播人员1人,实现了贫困户足不出村、就地致富目标,通过网络平台把特色商品和特色农副产品推向全国。
图为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杨益民与贫困村网红直播线上代销特色农副产品
贫困户阿瓦罕·买吐送有4个孩子,丈夫因患有肺结核病,不能外出务工挣钱,平时要照顾丈夫还要接送孩子上学,所以一直在家种地,没有其他经济来源。自从手工坊建成以来,她就一直在这里工作,既能照顾家庭,每月还能获得至少1500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摘帽。
除了112名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坚持扶贫同扶智相结合,把发展特色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通过农牧民夜校开展“村民就业技能提升工程”,邀请致富能手、优秀务工青年定期授课,给村民讲授建筑施工、餐饮服务、美容美发等实用技能知识,提升村民就业能力,激发内生动力,424名村民通过各种方式创业就业,开启了一条稳固长效脱贫致富路。
“就业是民生之本,下一步,我们将在提高就业质量上想办法,提升村民增收稳定性,确保能脱贫、稳得住、不返贫,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杨益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