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龙华矿业:一条微信
一条微信
在这个物质横飞的年代,大家觉得1200块钱能做什么?
我做了一个专门的调查。1200块,可以在市场买到40斤鲜猪肉或300斤大米,可以供一家三口一个月的蔬菜。但也不够在一家星级酒店摆一桌比较奢侈的晚餐、不够一个名牌化妆品的单品。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就和1200块钱有关。
2019年8月16日的晚上八点,我收到了一条微信。“叔叔我考上了。”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六个字,我被压抑了很久的情绪瞬间得到了释放,眼泪再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这条微信是远在3229公里外,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拉孜县一名叫确拉的藏族女孩发来的。女孩的父母在她刚刚出生的时候就离异了,年迈的爷爷常年患病,奶奶先天失明,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依旧坚持要确拉读书。我想这或许并不是对知识的渴望,更像是向命运发起的挑战。
女孩考上了浙江工业大学,这一仗无疑是赢了,她的命运或许将要被改变。我的眼泪是为这个倔强的女孩而流,也是为自己曾经的疏忽和有限的能力而流。
2016年3月25日,在《感恩中国》平台我认识了这个女孩。我出生在甘肃省会宁县的一个贫困山区,从小在父辈们教育三观认识中我读懂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所以,我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她那种对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我决定资助她!起初我和她是通过微信视频来确定结对关系的,每学期1200元。时间久了,我总会选个周末和她视频通话,问问她的学习、问问爷爷奶奶的身体状况,聊聊她的梦想,久而久之我也把内心的向往寄托在了她的身上。
2017年5月,一份被我搁置了许久才被打开的信,让我瞬间懊恼、悔恨起来。她在信中向我问好,表达了谢意,还讲了她家门前的雪山、河流,还有干净的天空,还邀请我有空去美丽的拉孜县做客。
这是一个多么唯美的画面,但我却感受到了异样,明明有微信,她为什么还要写信呢?我拿出手机拨了过去,对方视频迟迟不能接通,或许是确拉正在上课,看我这记性。中午,我又拨了过去,还是没有接通。直觉告诉我,这,不正常,我拨了电话,停机。我赶紧帮她缴了话费,然后再一次拨了过去。
微信画面里,确拉手里拿着一根木棍在羊群边对着我傻笑,我问了她家里的情况,一切如故,我才安心下来。和我说话的时候,确拉还不时地照应着羊群,我随口问她今天怎么不去学校,中午不是应该在学校的么?确拉的笑容慢慢僵在了脸上,随即吧嗒吧嗒的掉起了眼泪。
我懊恼、我悔恨。因为工作原因,竟然忘了给她打学费,确拉的爷爷把家里所有的钱归拢起来,电话费也不舍得缴,却依旧没能凑齐学费。爷爷要卖掉家里的羊,确拉死活都不同意,她每天天一亮就赶着羊群出门。她已经辍学两个多月了。这个书确拉不念了!
还好,我的补救措施起到了作用,确拉又回到了她心爱的学堂,这才有了我收到的那条微信。
短暂助学路,一生拉孜情。如今的确拉,已经是一名大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生,他告诉我,他毕业后要回家乡当个老师,带领更多的藏区孩子走出大山、改变命运。
这个故事一直深深刻在了我心里,我永远都牵挂着那些远方的孩子,可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值得庆幸的是,我所在的龙华公司成立了“榆林市神木龙华1000万元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公司5名领导也通过所在社区参与了“微心愿”点亮活动,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圆梦大学。公司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与高家堡镇兴庄村、沙峁镇石畔上村结成对子,先后投资425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订单农业杂粮销售和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龙华担当、承担着龙华责任!
决胜全面小康,这是党中央定下的第一个百年目标!
决战脱贫攻坚,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许下的承诺!
这个故事,是全国脱贫攻坚战场上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缩影!
这个故事,是14亿同胞齐心协力奔小康、脱贫攻坚抓落实的缩影!
这个故事,是56个民族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缩影!
像这样的故事,发生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角落。
其中,这,就是我和确拉的故事!(王兴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