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之花在兴趣中绽放
刘辉,攀煤公司才华潜藏之人,工作上兢兢业业,自不多言;然其工作之余,在传统美术出版收藏领域,他早已立身扬名,在那里,他叫张憬虚,他喜欢历史文学,他痴迷文字音韵,他爱好古典诗词,他更醉心于传统连环画的整理和传承。其目前已装帧设计连环画等图书六百余部,中国集邮总公司请其设计了大型邮册《西游记人物造像欣赏》,同时他还编写出版了大量连环画脚本,著有《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考》一书,《武则天》诗文十八首,《春秋战国故事》古诗五十首等。刘辉笔名憬虚,憬者,觉悟也;虚者,空也。身边少有知其成就者,想来缘其名之故吧!
——题记
初涉连藏
“连藏”即连环画收藏。连环画俗称小人书,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其文字简洁明了,画面精彩灵动,伴随了无数人的童年,是几代人童年的甜蜜记忆。
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他,似乎所有美好的记忆都在连环画里。
收藏连环画,对他来说,是命运的知遇,仿佛漫无边际的生活就是为了等待和连环画的相逢。
那是1997年的一天,下班回家路上,他无意中看见一家小书屋里有一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三国演义》连环画,售价99元。这不正是小时候看过的那套连环画吗?他愣住了,像是突然获得了密码锁的解密方法,记忆的密盒一瞬间被打开,童年关于连环画的情景一一涌现。兴奋中,他毫不犹豫买下这套连环画,如获至宝。原来,自己竟然这么喜欢它。
真的,仿佛是命运使然,连环画再次走进他的生活。这次相逢带来的兴奋与震撼,远非童年可比。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从那一刻起,他与三国连环画的故事注定要发生。
其实,一切也都不是偶然。儿时他就特别喜欢看连环画,《三国演义》《杨家将》《岳传》《说唐》等,都保留着。初中一段时间,像阵风似的,男孩子流行玩“吹大将”,就是将连环画中的大将人物剪下,放在桌上、地上,用嘴吹着,跟对方打仗,一本本连环画因此被剪得体无完肤。“如今想来,仍旧心疼,这样不知毁掉了多少本连环画。但毕竟‘吹大将’给童年带来了快乐。”
他无奈感叹。
与大多数人一样,他过着平凡而宁静的生活,只是他的内心,激流涌动,如歌所述:“我想要飞翔,超越那平凡的力量。”
从那套《三国演义》开始,他有意识收藏连环画的爱好正式开始了,二十多年,他乐此不疲。他不仅拥有近万册连环画,还藏有很多古典书籍,他是一位非常专业的收藏者。各大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传统经典连环画收藏之全,对其研究之深,实不多见。他曾经很多次独自去昆明,背着干粮,只为搜集连环画。随便将一册连环画翻开,摆在他的面前,他便能看出这是哪位画家的作品;哪家出版社出的连环画,哪一套最全、最早、最好,他都能如数家珍。连环画内容之广,文学名著、军事、历史、神话、民间故事、传奇、寓言、戏曲等等,包罗万象。在收藏的同时他也获得了更多知识。他爱护书,对于那些珍贵的连环画,他总是轻轻地翻开,细细地品读,其中滋味,别有洞天。连环画已成为他的一笔财富,带给他充实和享受美的快乐。对一些人的不理解,他一笑置之。
当然,收藏并非易事,需要付出情感,付出精力,要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他回忆,曾经经济收入难以支撑时,母亲和姐姐会伸手相助。
1999年,姐姐和姐夫去北京,临行前问他需要什么?
他不假思索地说:“我什么都不要,只要连环画。”
姐姐和姐夫给他买回一大袋连环画。
2000年出差,他偶然在昆明发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开始重新再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典连环画,名曰“精品百种”。于是,他便利用双休日,拿着地图,背着干粮和水,带上指南针,隔三差五去昆明,在地图上找书店,生怕错过每一本再版连环画。还有一次,他和父亲回福建老家。路过昆明时,刘辉又在书店里买了一大批新版连环画,怕父亲生气,更怕错过这次机缘。他背着父亲将悄悄买下的连环画寄放在书店,几个月后,再独自到昆明将书取回。
姐姐曾在北京西单少儿书店给他买过连环画,他便依着购书发票上的书店名字打电话查询书店的电话,希望书店能邮寄连环画,书店经理被他的执着感动,破例为他打折邮寄,他们成了朋友,后来那位经理大姐退休了,还专门赠送了一本《唐诗鉴赏辞典》作为纪念。
为了藏书完美,他动手为那些经典套书制作古典锦盒,用骨头或牛角磨制锦盒插销,设计古典书封,那一个个精致的锦盒,宛若工艺品。
在连环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挚爱,心灵得到慰藉,闲暇之余的他从不寂寞。
收藏真的很快乐,寻找短缺书更是趣味无穷。说起买书的经历,他深有感触:“当你满怀着期望寻它的时候,期望本身就让人愉悦。其实,收藏也不必追求完美,缺憾和怀念本身就是一种美。”
有时候,他也会想,是连环画带给了自己生活的精彩?还是自己为连环画增添了精彩?有点像一个人在路上漫不经心走着,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奇异而美丽景象,令人震撼,沉睡于内心的激情,瞬间被点燃。
他的家中,一箱一箱地摆满了各类书籍,感觉没有地方下脚。他说书实在太多家里摆不下,不过哪本书放在哪个箱子里,心中一清二楚。四壁墙上,挂有屈原的“山鬼”“四美图”,玻璃推拉门上有仕女图;他还珍藏有一些珍贵的老年画……
步入其中
“收藏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一个人的品味与情趣的表现。关键在于,你是为了拿它去获取利益,还是为了欣赏它、研究它、珍藏它,这有本质的区别。”刘辉认为:“连环画承载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绘画艺术,同时有兼具普及传播知识的功能。连环画绝不仅仅是消闲品,期待更多的人认识它的美。”
涉猎之初,本为收藏,一路走来,连环画于刘辉的意义,早已不再是一般的爱好消遣,内心有种情感不断催促着他,想要做点什么。或许,会水到渠成。总之,他在等待机会,要证明自己,要做件有意义的事。为这些他所敬仰的已离世的画家大师们一个交代。给自己和连环画一个交代。
2000年后,网上陆续出现连环画网站,连环画的互联时代开始了,其相关出版信息不再闭塞,连环画有了专门的论坛,本以为自己孤独的连藏世界原来并不孤独。竟有那么多发烧友痴迷连环画。他开始在连环画论坛上写下自己收藏连环画的心得,交流知识经验,发连环画整理研究的帖子,评论那些再版连环画的精美之处以及遗憾之处,未成想那些帖子要么被“置顶”,要么被设为“精华帖”,这让他在连环画的世界里更加充满信心。
自学了很多年图片处理软件,他开始尝试着自己装帧设计连环画。2009年,连环画出版人联系到了刘辉,请他帮忙装帧设计,从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经典连环画套书精装《岳传》的装帧设计正式开始,一发不可收拾。此后的日子里,他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河北美术出版社、黑龙江美术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的连环画进行装帧设计,以及原创的大型连环画套书,那些耳熟能详的精装连环画《东郭先生》《鸡毛信》《娇娜》《小谢》《辛十四娘》《戏曲故事》《水帘洞》《筋斗云》《满江红》《西厢记》《蔡文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孔乙己》等均出自他手;他还编写了《闹天宫》《武则天》《穆公求贤》《斩龙王》《取真经》等多部经典连环画的脚本;他还设计过大型图书《堂吉诃德800图》和《佛教造像全集》。经大画家李云中介绍,中国集邮总公司请其设计了李云中大型邮册《西游记人物造像欣赏》。其目前已装帧设计连环画等美术图书六百余部,在连环画出版收藏圈中早已是名声在外了。2014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了连环画第一大套书60册精装连环画《三国演义》,套书首次以1957年首版样式推出,定价2390元,刘辉为出版社提供了大量帮助,以至于出版社在套书序言册中专门提名感谢。
回首往事,刘辉感慨道:“对于连藏,我真是初闻不知词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了!”
他,是有名有姓的人:张憬虚,或者刘辉。
其实攀枝花很小,走出攀枝花,远方的业内有很多人知道张憬虚而不知道刘辉,但在攀枝花,尤其是在攀煤公司,绝大多数人却都只知道刘辉。
就像鲁迅等于周树人,莫言等于管谟业,叫什么似乎不那么重要,是真实的存在就行。
再识其人
在攀煤公司,很多人认识刘辉,因为他是攀煤工程公司的一名中层干部,在这工作时间有20多年了,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党建、纪检监察、工会、办公室、宣传等业务他都得做,而且都得一一做好。
那个在网络上满腹才情,爱好古典诗词、书画、连环画、钢笔、玉器文玩等研究,痴迷古文字、音韵、上古史及族源考据,致力于传统连环画的挖掘、整理、研究及传承的连环画研究专家,曾设计制作经典连环画套书先后共计六百余部的张憬虚,究竟是何方神圣呢?舞文弄墨的人,大多会有一个笔名。没错,他就是刘辉,我们攀煤的才子。
我知道刘辉就是张憬虚,还得从2015年攀煤文联申报“攀枝花市第七届文学艺术奖”说起。这是攀枝花三年一度的政府最高文学艺术奖,作为攀枝花市三区两县两大企业的组成部分,攀煤已经连续两届没有作品得奖了,不是因为文学艺术作品不多,而是因为文学艺术精品极少。不能再打光头了!我这个文联秘书长面对一堆根本就拿不到奖的上报作品一筹莫展的时候,刘辉来我办公室取资料,顺便问了一句,忙啥呢。我说攀煤这么大,文艺爱好者也不少,怎么就挑不出优秀作品呢。关于文艺的话题,我们就聊上了,原来刘辉不是不爱说话,而是没有找到懂他的人。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原来他的表达能力很强呢。谈起古典诗词,来源出处,真是如数家珍,谈到我们编辑的《川煤文艺》,他的见解独特,尤其是审美能力超强,当时就让我很是惊奇。我说,你这么厉害,原来我怎么不知道你写东西呢,他说,他把工作和业余时间分得很清,工作业余两不误,在单位从来不谈爱好,下班后从不打牌喝酒娱乐,四面八方涌来的喧嚣也从不会影响到他,一门心思钻在爱好里,潜心研究了20多年。那天给我的最大惊喜就是,我知道刘辉用别名张憬虚在2014年出版了著作《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考》一书,由连环画出版社出版发行。可是刘辉无意参加评奖,他说他写了很多诗歌,也参与了好几百本连环画册的设计制作,但是从不轻易拿出来示人。真是个怪人!
我必须说服他参与评奖。我告诉他“攀枝花市文学艺术奖”评上了奖金不菲,名利双收,他不为所动,我说我们单位这次再评不上奖,就说不过去了,帮帮忙,最后他终于答应参与评奖了。第二天他捧了8本样书来我的办公室,我真是眼界大开,书籍装帧设计全是他亲自动手,太精美了。他却一个劲地对我说,这书一经推出便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赞许和追捧,短时间内销售一空,他手里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十余本了,评完奖后希望能尽量把样书归还给他,我答应了。最终,该书被专家评委层层筛选后,获得“攀枝花市第七届文学艺术奖”。而评委们给出的评价大致内容如下:《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考》是一部美术研究、艺术评论类书籍。作者依据多年收集掌握的信息资料,对50年来《三国演义》连环画历次出版的所有封面进行了绘者考证,首次将三国演义封面绘者答案全部揭开。整书制作考究,装帧设计美观,画幅修缮到位、正文撰写严谨,内容丰富完备,为喜欢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人们提供了非常详实的美术参考资料,是文学与艺术的一次完美结合。
腹有诗书
刘辉,瘦高个子,明亮睿智的眼睛,帅气阳光的小伙。仿佛是一本厚厚的书,需要慢慢打开,慢慢品读。
刘辉为什么取名张憬虚呢?原来刘辉的爷爷和叔叔都姓张,奶奶原是一户姓刘的人家抱养长大的,为报答其养父母的养育之恩,便将父亲的姓过继给了刘家。成年后刘辉为自己取笔名便姓回了原本的姓,因为从小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使得刘辉对取名的要求也很高。大致有几点要求:首先是声音,一要百听不厌,二要平仄分明,三不能和意义不好的词谐音;其次是字形,一要笔画匀称,二要禁忌冷僻,三要正草篆隶书写皆宜;最后是意义,一要寓意深远、遥寄所思,二要清馨秀雅、古朴香色,三要刚柔有度、工巧兼备。他说,感悟人生,追名逐利者甚多,想要胸怀豁达,事事不为心志所累,最难的就是将之放下。最终,他选定了“张憬虚”这个名字。憬者,觉悟也。虚者,空也。他特别满意这个名字,并非是让自己消极地去面对人生,而是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中如何去学会不争。为此他还写了一首《清志歌》自勉:人生徒名利,成败一挥间。我心清似水,万事自随缘。
取个笔名都要这么讲究,可见刘辉有多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了。他尤其偏爱唐诗宋词,能熟背的篇目之多,研究之深,是不多见的。他以他的勤奋和惊人的记忆,对千余首唐诗宋词烂熟于心,能脱口而出。他从小时候即跟着姐姐背诗词,后来坚持下来这一习惯,是因为他感受到了诗词的美。他认为古诗词体现出了汉语言提炼的最高境界。在短短的几句之内,把无限的意和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且朗朗上口。他并不满足于仅仅会背,不仅研究每一个字所表达的意义,而且善于发现今人阅读的错误,查找渊源和规律。给出一个答案。他对各类唐诗宋词中的各种形式、格律、派别,都进行了研究,达到了很专业的水平。对每一个诗人的生平、故事,也进行了搜集、考证。比如陆游的那首《钗头凤》和里面凄美的爱情故事,他能够深情地娓娓道来……
比如刘辉根据自己的研究写下的《品味唐诗尚须正音》中,有这样一段:唐诗对平仄用韵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很多字的读音较之今日,不尽相同,一些诗句倘若用今天的读法是很不合辙的。比如“斜”字在《山行》这首诗中作为韵脚,应读作“霞”,意思不变。“裳”字,在有的诗中读“商”,有的诗中则应读为“常”;“见”字,在有的诗中读“见”,有的诗中则应读为“现”。比如李白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第一句中的“裳”字,应读作“常”,意为裙子。三句中的“见”字,就应读作“现”,意为出现。另《木兰诗》中:“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长恨歌》中:“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琵琶行》中:“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这些诗中的“裳”字都应读作“常”。再比如,唐代诗人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贾(音古),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音泥)。”此间“儿”字,应读作“泥”,“期”与“儿(泥)”原本押韵,可若将其读作“而”音,便不韵了。律诗和绝句大都用“平声韵”,所谓“平声韵”即韵脚必须为平声,现下不少诗的韵脚偶有不平,皆因读法错误罢了。不仅是唐诗,在很多古典诗词中,这类字的读法亦是如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品读唐诗之时,多翻阅古汉语字典以及诗词格律之类的相关资料,尽量理解其意,才不至歪曲前人作品。
他浸淫于古诗词的美好中,读得多了,研究多了,便忍不住写了很多诗词。当我看到时,既感到惊喜,又为他从来没有拿出去发表过感到有些惋惜,写得这么好啊,为什么不拿去发表与人分享呢?经过我的劝说,刘辉终于肯把他与刘继卣大师的跨时空合作的18首诗文诠释画作《武则天》拿到《川煤文艺》发表。
不止如此,除了古典诗词,他还研读古籍文献,喜欢研究古音韵,考证古文字。他从初中起就开始着迷于繁体字,他看遍了《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字典》《说文解字》《钜宋广韵》《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中华大字典》《字海》等文字书籍,一页一页记录翻烂的字典不下七八部。几十年的积累使他在治学上很爱较真,比如新出版的一部连环画《十八骑闹长安》,书名是繁体字书法,将“闹”字的繁体写成了门字头的“閙”,刘辉就明确指出写错了,“闹”字简化字虽然是门字头,但正确的繁体字应该是“鬥”字头,写作“鬧”,尽管门字头“闹”的繁体字电脑也打的出来,但终究是个错字;另有一位知名书法家为一部清本《西游记》彩绘画册题名,题为《西游記》,见“記”可知,书法家题的是繁体书名,刘辉又指出繁体字中的“游”和“遊”是两个字,简化后变为一个字,用繁体字时当区分,游泳之意用三点水的“游”,游历之意当用走之旁的“遊”,这幅《西游记》题字既然用了繁体字,那三点水的“游”字就是错字;再比如某连环画出版人在网上贴出原创连环画两晋五胡系列《齐王之死》内容时,刘辉看到脚本写到了《竹书纪年》,部分描述不准确后,发帖将几处建议列出,供出版人参考,所写内容如下:
一、关于竹简出土的具体时间,文献中记有咸宁五年(晋书·武帝纪)、太康元年(春秋左传集解·后序)、太康二年(晋书·束皙传)、太康八年(尚书·咸有一德正义)四种说法。按《古本竹书纪年辑证》,我更倾向于太康二年的说法。
二、关于盗墓人“不准”,尽管百度及很多所谓专家都说读音为“否标”,但稍微有些训诂音韵常识的都应该知道训诂中的一条铁律,就是“古无轻唇音”,轻唇音古读重唇音,“非敷奉微”要读作“帮滂并明”,也就是上古发音中根本没有声母“f”,那么“不”又怎么会读成今天的“否”呢?事实上,“不”读作“否”并不错,但实际古音中的“否”并不读今天的音“缶”,而应该读作“匹”,比如“否极泰来”中的“否”字还保留了他的古音,春秋时期“伯嚭”的“嚭”字也保留了它的古音。因此,“不准”二字,“准”读为“标”是对的,但“不”应该读作“匹”。
三、关于《纪年》,是写在竹书上的,所以后人叫它《竹书纪年》,但在当时,应叫《纪年》更为恰当。
四、关于“汲郡”,脚本中写的是汲郡(河南卫辉市),古时郡的治所不可能和今天市完全一样,所以括号中的内容首先应该加个“今”字,其次是大致方位,建议按《辑证》中标注为(治所在今河南汲县西南)更为恰当。
其对于文字研究还有一番感叹:秦楚文化上有一定差异,尤其是“秦”。“楚”则是个特例,楚国随着庄王的称霸,地域不断向东扩展,最终并吴越,占据战国近一半的领土,因此文明也渐渐与齐、燕、韩、赵、魏五国靠拢,进而使得六国文明趋同,此时与六国反差的就只是秦了。
搞文字研究的都知道,先秦的典籍几乎都是“古文”书写,这里的“古文”又叫“六国文字”,又叫“楚系文字”,又叫“东土文字”。六国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这六国,文字近似,这也是当时华夏的主流文字。而与“东土文字”区别最大的就是秦文字,因此被单列为“西土文字”。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两次文化大发现:一是鲁恭王欲扩其宫坏孔子墙发现的“壁中书”,二是汲郡不准盗墓后发现的“汲冢书”,再有就是这些年盗墓出土的“清华简”,这些文献上所记载的文字均为“东土文字”。孔子当年所看到的书简均为“东土文字”。然而最为悲哀的是,这个主流文字最后因秦的统一而断掉了。而旁支的“西土文字”(秦篆)却最终成了主流。以至于汉朝时就没有多少能读懂“六国文字”的人了。很多人以为秦统一文字是重新制订一套标准文字,而事实上,秦所谓的统一文字是只迫使世人使用秦国文字,“六国文字”完全斩断废去。我们今天使用的正、草、隶、篆皆源于“西土文字”这一支而延续下来。
有时想想华夏文明也挺悲哀的,总是不断有旁支出现,最后覆盖主流。最先的主流是炎帝系统,后旁支黄帝崛起覆盖而成为主流;再后来是旁支的殷商日渐壮大成为主流;再后来是夏朝旁支的周人迁出后日渐强大而成为主流;到了周,六国文明是主流,而后又被旁支的秦所覆盖;再后来的东晋灭亡如是,隋唐如是。始终是主流最终未得以延续,而旁支却开花结果。
以上可知,其对古文化研究之深、治学之态度。尤其是刘辉创作新书《春秋战国故事》古诗五十首时,在“前言”“后语”中更是写下了大量的考证辨误文章,以明读者。
出版著作
2014年,刘辉梦想成真,此前他一直不敢幻想他的著作《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考》能正式出版,更不敢想这部书居然还能够由连环画出版社这个国家级的出版机构来出版。十余年对《三国演义》连环画的整理研究,使得他这部用尽心血浇灌出的种子终于开了花,三个多月的设计制作,终于让她得以成书。他心里五味杂陈,感慨道:“《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考》——我的宝贝、我的孩子,终于问世了!她不再是虚拟空间的灵魂,而是实实在在地有了血、有了肉。数年心血百日功,十载旧梦今朝成。”
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三国演义》连环画。随后,初版、删节版、增补版、无章版、收藏版,前后共五版三国连环画。翻阅这些连环画,是精神享受,对其痴迷者数不胜数。
收藏不断增加,刘辉却不满足了。特别是随着《三国演义》连环画知识面的拓展,他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近60年里,五版三国连环画共绘制了多少封面?这些精美的封面,绘制各有千秋,这么多优秀画家,他们是谁?人们知道他们吗?谁来讲述他们的故事?
于是,他想做点事了。研究探索,谈何容易,这条路他走得艰难而执著。沉醉在三国连环画的世界里,一个人品尝着生活的另一番苦乐滋味。他艰难跋涉,埋头研究,通过电话、网络与出版社交流,与老画家交流,与同行探讨。
伴随岁月流逝和执著钻研,刘辉感觉一道道紧闭的门,正徐徐打开。刘辉深信,许多喜欢三国连环画的朋友,跟自己一样,对大师们的创作饱含敬意,或许也在研究整理大师们的故事。而他,只想守护那曾经有过的高贵和优美。
随着研究深入,谜团慢慢解开,大师逐一现身:绘制《桃园结义》的刘锡永、徐正平,1957年绘制《凤仪亭》的汤义方,1963年绘制《凤仪亭》的吴冰玉,绘制《煮酒论英雄》的刘旦宅,绘制《白马坡》的颜梅华,绘制《走马荐诸葛》的胡若佛,绘制《群英会》的赵白山,绘制《取成都》的董天野,绘制《走麦城》的赵宏本,还有沈麓元、卢汶、陈履平、林雪岩……《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考》收录封面作品82幅,这些画作都是新中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丰碑。整书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大部分,内容不仅涵盖了三国连环画历次出版的所有封面画全图及考证文章,还汇总了三国连环画一版、二版的全部信息,同时还完整收录了《编写三国演义连环画脚本的说明》《三国演义连环画纲要》《三国演义人物造型》以及《三国演义地图》。
在书中的序言里,刘辉为《三国演义》连环画题写了二首诗,以示敬言。如下:
连画三国咏
连坛风雨六十春,线舞墨香长精神。
览尽书中千古事,三国不阅枉连人。
普天之下皆王土,率土之滨尽王臣。
多少英雄埋荒冢,捋髯一笑问至尊。
连画三国再咏
一缕豪气荡三秋,江山憔悴风雨愁。
只为桃园昭天地,挥刀跃马问诸侯。
尝叹逝人成千古,笔墨过处尽风流。
不爱佳话传经典,独爱经典画中游。
书中刘辉以“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态度,运用书证、物证、理证等方式,以精妙生动的语言对三国封面绘者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详尽研究,摆出事实,讲清道理,去伪存真,提出结论。相对《三国演义连环画封面图考》出版红火,影响力大,各方高调关注,刘辉欣喜之余又重回平静,认为自己只是做了喜欢做的,应该做的事。
刘辉认为,连环画的兴盛有其原因:当年的娱乐方式极少,出版物品种少,连环画是大众的精神食粮,内容丰富,而且很多作者都是功力深厚的画家,技法炉火纯青,许多小人书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如今,人们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加之连环画绘制费时费力,效益不明显,创作者减少,出版社也多是再版。“往日兴盛很难重来,喜欢它,也收藏一段回忆。”刘辉感慨。
如今,刘辉在传统连环画的挖掘、整理、传承及研究路上应该说已经小有所成了。他设计制作经典连环画套书《岳传》《三国演义》《戏曲故事》《东周列国》《兴唐传》《说岳全传》《历史人物》等;单行本连环画《水帘洞》《筋斗云》《满江红》《西厢记》《蔡文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孔乙己》等;原创连环画套书《封神演义》《西游记》《水浒全传》等;编写脚本《闹天宫》《武则天》《穆公求贤》《斩龙王》《取真经》等;精心制作经典连环画《武则天》《闹天宫》《武松打虎》《石猴出世》《东郭先生》《鸡毛信》《娇娜》《小谢》《辛十四娘》《长恨歌画意》等;设计图书《堂吉诃德800图》《佛教造像全集》以及邮册《西游记人物造像欣赏》等,先后共计六百余部。其中不久前由中国集邮总公司出版的邮册《西游记人物造像欣赏》精美绝伦,设计者张憬虚的大名置于书顶。该书的封套设计、封面装帧、纸张选材、版面照排、内页样式等工作均为刘辉精心设计完成。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如果再不研究,也许几十年后,就更难考证了,这些大师们或许真的就会被遗忘了,这是我最担心的。”刘辉坦言,他将一如既往,执著前行在收藏与研究探索路上……
行文至此该收住了。最后想说一句,他起于收藏,却不止于收藏,治学之花在兴趣中绽放,在他倾心发展的异域里,我还是喜欢叫他“张憬虚”,觉得这个名字富有文气并充满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