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网!

蒲白建庄矿业:感受激情斗志,感怀革命精神

作者:朱琳 2021-06-09 17:16 来源:煤矿安全网

延安,一座让我魂牵梦绕的圣地。

大学时就曾读罢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诗中“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多年来一直在我耳边萦绕,又拜读过《梁家河》,在书中习近平总书记讲述“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让我更加渴望走进延安,寻找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接受延安精神的洗礼。

到岗工作后,‘回家’的这个愿望在参加工作后得于实现。数年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及接待工作安排,有幸聆听了“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光辉历史,到宝塔山上感受宝塔的神圣,在梁家河体会一代知青人的成长历程,实地走访革命旧址,了解革命文物文献背后的故事。一路走来,一路践悟,无处不感动,无处不神圣,对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更是平添了自豪和骄傲。“延安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南泥湾精神、劳模精神”等共同凝聚成以那个时代延安同志们的精神为精髓的“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中,同家人再次回到这里,接收红色文化洗礼。延安,是重新吹起集结号的地方。一路两万五千里。一路血雨腥风的书写,在这里开始了黄河的东渡。先哲有言:我们在世界上耳闻目睹的这一切实现了的东西,不过是上天派给这个世界的伟人们思想的外部物质结果。令人称奇的是:能结出硕大的物质结果的思想却往往产生于穷乡僻壤,正像圣洁的雪莲生长于苦寒之地,高雅的莲花生长于泥淖之中一样。

每天,络绎不绝的人流涌入这里,从枣园到杨家岭,从王家坪到革命纪念馆,从南泥湾到梁家河……他们到这里来拜谒,凭吊,沉思。每当看到这朴素的窑洞,简陋的陈设,无不惊讶地耸起了双肩;那些经过战火洗礼的老兵,满头的华发辉映着胸前的勋章,他们在儿孙的搀扶下,在这里的每一件遗物前都伫立沉思。那些身穿T恤的莘莘学子,刚看完教科书,又来到这里借助眼前的实物将书中的那些抽象概念给予重新理解。看一看他们盖过的粗布被褥,用过的劣等笔砚和悬挂在窑壁上的发黄了的地图,估摸一下这一切在游人的心灵上所产生的崇高的教化意义。伟人故居里所陈列的每一件实物,都携带着一种特殊的气息。

感谢历史,感谢造化,它在不断演进和变换过程中总能将一碗水端平。它在给了江南水乡以丰饶的沃土和秀美的景致的同时,也给了黄土高原这一历史的殊荣。

从1935到1948,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在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前,我久久肃立,心情无法平静,窑洞里光线昏暗,简陋的木桌陈列在窗前,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主席撰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如今,见证了中国革命艰苦历程的排排窑洞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遗迹,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所流经的是怎样一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给后来人以警醒与力量。

延安之行归来,忽然有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感觉到很饥渴,要好好学习中国的历史,学习党的历史,学习党的一些基础理论,同时要学习一些新的方针政策,新的事务,在党的100周年到来之际,与时俱进,用知识和文化来武装自己,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网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