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荠菜春秋两头鲜。陆游也有诗曰:“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难忘儿时,跟着妈妈和哥哥一起挖荠菜的情景,全家人一起吃荠菜“美食”的欢喜惬意,陪伴着我一直到现在,从未走远。
这两天婆婆老在我跟前念叨“菠菜、青菜等带绿色的菜都涨价了”,我们一致同意去地里挖荠菜。周末,我们领上孩子,带上刀子和方便袋便出发。于我而言,这样的出行既是为了能吃上荠菜,也是为了挖菜的乐趣。离开钢筋混凝土的保垒,抛却一周来工作的压力,飞往郊外,秋高气爽,万里无云,格外惬意!脚踏软绵绵的泥土,一种别样的亲切沁入内心,舒适而又自在!这才是真正的走进自然,真正的接地气!沟畔、渠边、田头、树林里,挖菜多少是次要的,最可心的是走走转转玩玩,偶然嚎上一嗓子,也不用担心别人听见笑话。
看着孩子们在田间疯蹿的样子忽地想起我的童年,思绪飘向远方,在田地里翻跟头、捉迷藏、互相追逐玩耍各种游戏……玩够了玩累了,再扔一下铲子,嘴里喊:“铲把铲把,回头往哪?哪里有菜,带我去哪”,这样扔一下,也知道是不太灵的,但我们玩的还是很开心。但最喜欢的还是和母亲哥哥一起挖野菜,因为回家有饺子吃了,母亲在挖荠菜时总是很仔细,常说“靠山不能费柴,靠河不能费水,吃青不能掉青,意思是要简省节约,不能浪费资源”,因为那时候的家乡很穷。
“哎!想啥呢,那么出神?”婆婆的叫喊声把我拉回到现实,看看孩子们在田埂上、麦垄间屈膝俯身、有时直接跪到地里或向一侧俯身拿着镰刀挖,还时不时地扭过头来对我说“妈妈,看我厉害不,挖了这么多”我便对孩子竖起了大拇指,真是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最后还可以满载而归,尽享收获。
回到家,倒出来,逐棵摘去干叶,剪掉长一些的根,洗净。择荠菜比择芹菜、菠菜、油菜等绿叶蔬菜麻烦得多。荠菜棵小,野生的干叶又多,须仔细择。也很难洗,田间泥土多,得洗四五遍才能洗净。锅里烧上热水,洗净的荠菜们一下锅立时就换了妆,不管黄褐色的,还是紫红色的,瞬间就全变成翠绿色的,绿得极为纯正,它们不再各顾各的长势,而是亲密地挤作一团,看着就让人喜形于色,面对这来之不易的荠菜,唯有包水饺才能配得上荠菜的资质,才对得起我们费的那些功夫,包水饺时加肉或鸡蛋都好吃,因为荠菜的味儿最浓。
忙活了半天,全家人坐下共同品尝劳动成果。“妈妈这饺子像水晶一样,真好看”,孩子开心的说到。我将一个饺子塞进嘴里,随着牙咬舌拌,一股熟悉的味道滑入咽喉,唇齿间的荠菜香久久不散。最关键的还是那面皮里裹不住的绿,成功地勾起食者的味蕾,让人迫不及待地频频下筷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得舒舒坦坦,其乐融融,令人难忘。
现在,吃荠菜已经很盛行了,而且带有当地文化特色。这种带有乡土气息的饮食文化,把人们的生活调剂得更加多姿多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管走到哪里,想到荠菜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母亲说的那句话。
人们经常把大地比喻成母亲,朴实无华的母亲胸怀也如大地一样宽广。荠菜的种子是很小的,却有着极强传播能力,将荠菜广而多地分布在这片土地上,履行自我价值和使命,正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能。荠菜的价值在我们这里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我们要在共享这种美好生活的同时,感恩父母、感恩亲人、珍惜友情,感恩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