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1年10月,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成立了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完成管理创新项目819项,科研项目35项,专利授权169个,荣获省部级以上创新奖项28项……
一串串亮丽数字的背后是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对创新人才的高度重视,为他们搭建成长的平台,铺就成才的“星光大道”,使一大批有理想、有能力、有抱负的青年职工脱颖而出,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支撑。
搭建平台厚植成长“沃土”
“以前是单兵作战,没有团队助力,职工的很多创新点子都被搁浅了。”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唐程理说,“科技创新需要平台支撑,团队协助,才能实现成果转化。”
2016年,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成立唐程理技能大师工作室,吸纳了各个岗位的高级技师、技术能手,制定工作室章程,明确了成员义务与责任。
技能大师工作室刚成立时,很多职工不理解,以为只是“空架子”做摆设,部分职工热情不高,可一件事情让所有人对职工创新,对创新工作室有了深层次的改观。
2017年,唐程理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设计制作出了链轮测试装置、多功能减速器测试平台和链轮拆解机等装备,在减轻工人劳动强度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自此以后,全员参与创新,人人提合理化建议。”成员刘娇回忆到。
采掘车间党支部书记冯敏是全国煤炭行业的“网红”,曾荣获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陕西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8年5月,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成立冯敏技能大师工作室。
“有了团队就有了动力,职工创新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开展。”冯敏说。在他的带领下,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项目高达260余项,累计创效3000多万元。
如今,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已成立了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围绕技术上的瓶颈合力开展科技攻关,解决生产难题。技能大师工作室已经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型项目建设的重要实验田。
让创新人才更有“价值”
搞创新,没有人才,那是空中楼阁。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李海雄这个名字,对很多神南产业人来说已是耳熟能详。在2021年“山西焦煤”杯第十届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他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电工第三名的好成绩。工作中,他不仅仅是技术能手,更是创客先锋。
近年来,在公司科技创新的驱动下,由李海雄所主创的技术创新、岗位创新项目多达30余项。尤其还他主创的LWS-737采煤机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移动端管理,可以随时随地远程监控采煤机在井下的运行状态,并进行大数据分析、智慧化管理,为井下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由于表现突出,从一名电焊工逐渐成长为综采维修技师、再到首席员工,李海峰看到了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实惠。
饱满的人才成长机制,舒适的工作环境,优越的科技创新氛围,成为了神南产业发展公司最引人注目的“标签”。
其实和李海雄一样,愿意来神南产业发展公司的高精尖人才还有很多,他们有着共同的初衷:“运用所学,依靠科技力量助力企业发展,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在今年8月份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授予2019—2020年度职业技能竞赛优秀选手中,神南产业发展公司职工张哲、唐东、王应斌等3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同时,通过自荐、推荐、选拔、培养等方式,将那些政治强、业务精的技术人才真正地提拔使用。截止2021年7月底,已有28名一线技术人才被提拔使用到各个管理岗位。
深挖机制聚才“因子”
如何提升职工岗位创新能力,如何激发科技创新人才的创造积极性,让其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建立了“创新人才资源库”,广泛吸纳各级各类岗位人才,因地制宜制定创新人才中长期培养计划。构建了培训、练兵、比武、晋级、超越“五位一体”的技能培训新模式。通过导师带徒、技术比武、项目攻关、岗位练兵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和发掘科技创新人才和专业技术骨干,着力打造一支技能超群、独当一面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修订出台了《科技工作管理办法》《技术创新激励办法》《创新成果管理办法》等制度,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客总站、创客分站,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动广大职工积极投身到自主创新的实践中来。
完善了薪酬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推行技能津贴和差异化薪酬分配。通过表彰劳模先进、首席技师、创客标兵等举措,使科技人才从中“受益”,进而不断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全员创新、持续创新。
此外,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坚持以职工的名字命名创新成果,使职工“出名”,以创新成果的应用价值为衡量标准对职工进行不同程度的薪金奖励,使职工“获利”。
积极培养、储备“高、精、尖”人才,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人人都是创新主体,岗岗都是创新平台,天天都有创新任务……当下,一个创新人才辈出、创新项目繁多的神南产业发展公司已然成为了科技创新驱动下的“领跑者”。(艾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