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陕北矿业涌鑫公司:捡地软
小时候一下雨,奶奶就会带着我们捡地软。
那时候,家里穷,吃了上顿没下顿,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肉也只在过年时吃一次。为了哄嘴和肚子,每日里挖空心思地吃。山珍海味也只是从词语解释中才晓得,唯有从土里冒出的地软,更让我们体会到贫苦的生活中尚有美味可寻。
听村里老人说,地软是羊粪蛋变的,后来才知道那是哄骗小孩才那么说的,经网上查阅才知道,地软就是地面上长时间腐蚀柴草长出的—种菌类、藻类食物,是一种生长在地表面上普通的念珠藻,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磷、锌、钙等矿物质呢。
地软黑里泛黄,亮亮地、鼓鼓地凸涨着,像是吸饱了天地间的甘霖,又像一朵灿烂开放着的墨绿鲜花,看一眼都会让人口舌生津,想象着那种吃进嘴里,软软的、滑滑的、水水的舒适感。
遗憾的是,地软只有雨后才会有,经历了雨水的洗礼,地软原本蜷缩的身形才会舒展开来,只要太阳出来,地软又会很快会将身子蜷缩起来,销声匿迹于杂草之中。那时候的雨却金贵如油,不常有。为了能拾到地软,我们唯有眼巴巴地盼着下雨。
一场雨后,小伙伴们挎着篮子,唱着儿歌,呼朋引伴,从村子的各个角落而来的捡地软“大军”奔赴地软最密集的的“阵地”,说是密集,实际上地软也只是零星可见,体积也不是很大,我们得猫着腰,眼睛盯着地面,仔细地找,虽然我们小心翼翼地去拾,草屑、草叶、草皮、泥土还是被一股脑地带了起来。草叶上的露水洗白了手,地面上的雨水浸湿了鞋子和裤脚,可我们顾不了这些,拾到一筐子是我们的理想。
捡回的地软虽然鲜嫩,馋人,却不能吃。因为要攒到中秋、过年这样的年节吃。奶奶把拾回来的地软用清水淘好几遍,又仔细捡出草屑、枝叶、小砂石等杂物,然后放在席子或石板上晒。水嫩的地软很快卷起了边,又缩在一起,最后就剩下可怜的一两把。到了时节,奶奶将煮熟的土豆用擦子擦碎,然后把晒干的地软用水泡开,剁碎,一混搅拌,包起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地软包子。一口下去,虽然能够吃到泥士的味道,其中夹杂着柔软、鲜嫩、清香,那种感觉美不可言,直至今日我一想到还会口齿泛香。
而如今,地软都是现成的,不仅有野生的,还有人工培植的,随处可见。地软包子也可以随时吃到,但是味道再也不是饱含泥士的味道了,最主要的是少了儿时小伙伴们劳动成果的那种滋味,顿时感觉生活中也少了很多的情趣和意义。(李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