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杂谈
又是一年端阳至,粽香四溢满矿区。
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承载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家国情怀。青的艾草,在门窗的格子里散发着悠悠的香。家家户户,用这把草,装点了这个叫端午的节。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永流传。”这是一首奶奶教我唱的儿歌。那时的我还太小,并不理解那些复杂的习俗意义,只记得天还未亮大人们便出了门,待我醒来后门前已挂了一些带有香气的草。而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识,是我稍大一些,从爸爸在停电的夜晚,望着月亮,伴着虫鸣,讲述的童年往事中得到的。
在爸爸的故事里,端午节对他和当时的我一样,是一个充满神秘与好奇又日日盼望的日子。每到那一天,家家户户齐聚在院子里,剥开一个粽子,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孩子们躺在老人的身边,聆听着声声蛙鸣。老人们摇着蒲扇,讲述着那个百听不厌的故事。两千多年前,中国大地上战火纷飞。在农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深爱着祖国的诗人看到自己的祖国被战乱袭扰,心如刀割,怀着家仇国恨,抱石跳入了汩罗江。这位诗人就是屈原。爱戴他的百姓为了不让鱼儿破坏屈原的躯体,纷纷将裹着糯米的竹叶投入江中,渐渐的就成为了今天端午吃的粽子……故事讲到这儿,老人们便会手指一颗明星,对孩子说:“看,那颗星星就是屈原。”孩子们便会随着手指,若有所思地望着无边的夜空。一切都是丰盈的,丰盈中的热烈,丰盈中的期望。
现如今,又到了绿粽飘香的端午节,可又有几个孩子对端午节有所期盼呢?吃着香甜的粽子,能否品出那段故事呢?遥望星空,是否能看到那颗最明亮的星星呢?如今的我在煤矿工作,切实体会到了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对于矿井的描述:“在那里,四通八达的巷道密如蛛网,连接成了另一个世界。大巷里矿车飞奔,灯火通明;掌子面炮声轰响,硝烟弥漫;成千上万的人二十四小时倒班,轮番在地下作业。他们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用超强度的体力劳动,把诗人们称之为‘黑金’的东西从岩石中挖掘出来,倒腾在飞速转动的煤溜子上。于是,这黑色的河流就源源不断从井下流到井上,从地面流进车厢,流向远方,然后在某个地方精灵般地变为看不见的电流,使得机器转动起来,使得我们的生活和整个世界都转动起来……”
思绪拉回现实,现在的矿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井下像工厂,地面像花园。机械化、智能化替代了原来繁重的工作,业余生活也变得丰富起来。所有人都精神饱满,神采奕奕。
小时候,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指引未来的方向;长大后,每个人头上都有一盏矿灯,照亮前行的路。心中想的是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眼前看到的是煤尘环绕,悠长的皮带机,即便现在面临的是满地荆棘,都应该勇敢地去做生命的主人,向下生根,向上开花,不负生活,不负自己。(王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