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学院刘佳铭、裴作杰同学赴沈阳故宫开展领悟、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实地考察工作
为研究了解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做好文化传承,机电学院刘佳铭、裴作杰同学,于8月14日赴沈阳故宫,开展文化传承相关的实地考察工作。
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沈阳故宫位于沈河区明清旧城中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宫,清朝迁都北京后被称作“陪都宫殿”,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沈阳故宫有建筑90余所,房屋300多间,规模不足北京故宫的十分之一,但建筑上具有强烈的少数民族特色,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融合了汉族、满族、蒙古族的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沈阳最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
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路,即东路、中路和西路。
东路的大政殿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大政殿居中,两旁分列十个亭子,称为十王亭。大政殿正面有两根蟠龙柱,以示庄严。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的地方。
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内宫阙,其特点是宫高殿低,这是源于满族人喜居台岗之上的生活习惯。
西路则是乾隆“东巡”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讲究排场的乾隆曾四次东巡谒陵驻跸故宫,并将这处先皇宫殿继续增扩,以适应皇帝东巡期间使用和平时存贮宫廷文物。
沈阳故宫虽没有北京故宫来得富丽堂皇,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理应捍卫守护我们的文化胜地,努力用实际行动落实保护、传承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
作者:吕静,摄影:刘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