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二十世纪的上半叶,在中国山西盘踞着一个封建军阀军事集团, 其首领就是统治三晋长达38年的阎锡山,人称“晋阎”。能够在近四十年的漫长岁月里雄踞一方, 阎锡山自有其过人之处。他以其精明、狡诈的“骑墙式”作风以及左右逢源的政治手腕在民国的政治舞台上游刃有余。世人因之将其称为“乱世之狐”。
阎锡山以辛亥首义就任山西都督,却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转身投靠袁世凯,完全背叛孙中山;他为既得利益一会儿联蒋抗冯,一会儿联冯抗蒋;在对蒋、对共、对日关系上,三颗鸡蛋上跳舞;他以万无可守之太原,令部下死绥,以致破城之日,尸与沟平,为世人所痛恨。
然而他却又在辛亥革命后近十年的军阀混战中,扯起“保境安民”的大旗,多次拒绝参加军阀混战,1920年的直皖战争,1922年的第一次直奉战争,阎锡山都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宣布中立,冷眼旁观,使山西维持了数年的和平与安定。此间,阎锡山以兴利除整为施政大要,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措施,使山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定与发展的新局面。
同时阎锡山也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领导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并组织了一支由山西军队和民兵组成的抗日武装,成立了山西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救亡群众组织——主要由共产党人薄一波等领导的“牺牲救国同盟会”。全国各地许多进步青年涌向山西,参加抗日。1936年11月,阎锡山派傅作义指挥晋军向日军占领的百灵庙发起进攻,经过激战,将敌击溃,收复了绥北要地百灵庙。
阎锡山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展现出了他的独立性,他与蒋介石有过多次冲突和矛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对国民党中央政权的忠诚。阎锡山在解放战争后期曾试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但最终与共产党产生了分歧,并在1949年后被迫撤退到台湾。阎锡山在台湾时期继续参与政治,并曾担任台湾省主席和行政院院长等职务,对台湾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阎锡山这一生为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惜左右逢源,附庸权贵,但其在山西统治的38年里重视教育,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山西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山西人民免受部分战火,让山西的经济、文化在乱世中得以发展。作为山西后人,我们肯定他为山西做出的贡献,但也批判性的看待他为巩固权力的所作所为。对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历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史为鉴,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