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一天7时许,我们如约踏上了前往静乐县的路程。经过近4个小时,我们来到神家村驻村工作队驻地,见到了刚从村文化广场建设工地回来的静乐县双路镇神家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李继承。
若问乡村振兴之路有多长,从黑发走到白发,便是李继承给出的答案。作为华阳集团开元公司职工学校的一名教师,初入乡村振兴之路时,李继承还正值壮年,一头精干的短发彰显着他饱满的精气神。如今,46岁的他,眉宇间更加坚毅和沉稳,5年的驻村工作已把这个从城里来的小伙子磨炼成了更接地气的乡村干部。
乡村振兴是责任,需要扛牢压实
精准扶贫没有局外人,乡村振兴不应当“过客”。作为一名多年来在煤矿的工作者,在企业选拔扶贫干部之初,李继承就踊跃报名,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句话——责任所在,便是乡村振兴出路所在。
参加驻村帮扶工作5年来,李继承靶向施策,紧紧抓住精准这把“金钥匙”,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带头与村两委团结协作,改善村容村貌,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赢得群众一致好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神家村地处高寒丘陵地区,附近有汾河经过,搞好种植业成为村民的一大出路。2021年7月,李继承与工作队队员杨波、王小军辗转静乐、太原等地,与山西建投集团沟通协调,为村民争取到了汾河自然保护区建设劳务输出指标。全村31户、42人在村委会副主任李虎维的带领下,投入到了河田林湖植树造林中,实现了增收致富。
干净的院落、整洁的厕所、充足的供水、平整的街道……站在自家新房前,村民王计俊激动不已。“李书记在的这几年,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些人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而且每人每年差不多能增收一万多元,确实帮助我们解决了实际问题,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尝到甜头的王计俊表示。
乡村振兴是情怀,需要彰显传承
以情怀作养分,播撒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孕育致富的生机和希望。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李继承在驻村帮扶的道路上树起了一面舍我其谁、大义担当的情怀旗帜,用干事、实干诠释了一名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无论是宣讲好党的乡村振兴政策,还是为贫困群众牵线搭桥找就业门路,抑或是帮贫困户脱贫致富……看似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对群众来说,就是最贴心、最暖心的大事。乡村振兴路上,需要这些微服务,离不开这些小举动。
村民商金虎独自在村里生活,平时也没有什么收入,由于妻子陪同孩子在太原上学,需要大笔开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2021年冬天,李继承与农村信用合作社沟通协调,为商金虎申请到了一笔5万元的无息贷款,用于购买60只羊。到现在,他家的羊已经繁殖到了350只,按1000元一只羊来计算,可实现35万元收益。
每年神家村会得到政府帮扶拨款15万元,用于推进乡村振兴。李继承将两年的拨款节省下来,于前不久投入到了村文化广场建设中,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创造条件。同时,成立红白理事会,为村民婚丧嫁娶等免费提供场地和烹饪器具,破除铺张浪费的陋习,这样下来一桌饭菜可以节约200元左右,做到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工作队员入驻的这几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李书记带领大家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他们精心用心、耐心细心,时时刻刻为困难群众着想,让我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党的十八大代表、今年75岁高龄的村民王元林这样说。
采访结束,李继承喝了一口早已泡好的茶水,继续与前来商讨土地流转承包的村民王琪交流着。看着他那忙碌的样子,笔者不禁感慨,一名对工作负责的党员,是最受大家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