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浅谈
前段时间陪孩子重温《国家宝藏》,看到了演员富大龙的精彩表演,孩子迷上了那段历史,有天问我:秦始皇不是叫“嬴政”么,怎么又叫他“赵政”。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姓氏的源流,品一品那些历史上各位大神姓甚名谁。
我们先来聊聊姓氏,姓氏这个词在现代汉语当中是一个词,但是在秦汉以前,姓和氏有明显的区别。姓,源于母系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中国最古老的姓,大多都有个女字旁,比如:姜、姚、姬、嬴等。我们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中华始祖炎黄二帝原来就分属两个母系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部落,炎帝是“姜”姓,黄帝是“姬”姓。
说完了姓,再来说说氏。氏的产生是在姓之后,姓和氏的关系是这样的:一个母亲姓“姜”,生了几个孩子,孩子当然也姓“姜”。孩子们长大了,结婚成家,又有了自己的孩子,这样庞大的家族生活在一起有很多不便,于是就要分家。老大住到了一个叫做“吕”的地方,老二住到了一个叫“许”的地方,为了区分,就以当地的地名或者是某一个特征作为标志,这个标志就是氏。老大的姓氏就是“姜姓吕氏”,老二就是“姜姓许氏”。
黄帝据说居住于轩辕之丘,所以称“轩辕氏”。炎帝因为对农业的贡献,又被称为“神农氏”。像我们很熟悉的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是“芈姓屈氏”。“芈”姓是楚国贵族的祖姓,所以由此看出屈原是楚国贵族。
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秦汉以后,渐渐地,姓氏合二为一,就不再细致区分了。
接下来我们说说姓氏的起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种是地域起源。西周时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诸侯被封到哪里,就以哪里的名为姓氏,“赵、魏、韩、宋、卫”等这些姓氏都跟地名有关。比如“郭”这个字,有城墙的意思,我们在很多古代寓言故事里听到过“东郭先生、南郭先生”,意思就是城东的某位先生,城南的某位先生。所以“郭”姓的祖先多是住在城里,祖上就是城里人。还有个复姓“欧阳”,是因为曾经有个人被封在了现在的浙江欧余山的阳面,所以就姓“欧阳”。
第二种是身份职业起源。你以前是从事什么职业,就以你的职业当作姓氏。“钟”是古代的乐器,我们都知道排钟,所以姓“钟”的,祖上可能是乐师,或者是制作钟的。姓“史”的,祖上可能是个史官。姓“韦”的,祖上可能就是皮匠,手工业者,因为“韦”就是熟牛皮的意思。姓“陶”的,祖上可能是制陶匠人。因为古代的职业大多是血统继承制,子承父业,一直延续,所以一个职业做久了就直接以职业做姓氏了。
第三种是类似某种崇拜的图腾的起源。某些古人为了纪念自己是夏朝的遗民,姓“夏”,还有姓“商、周”的。古时候一些部落会以自己的图腾为姓氏,姓“牛、马、鱼、叶、熊”等等。
第四种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民族大融合”了。受汉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些仰慕中原文化的少数民族将自己的姓改成汉姓,主要集中在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如北魏孝文帝将自己的姓氏“拓跋”改为“元”,“纥骨”改为“胡”,“贺楼”改为“楼”,“拔拔”改为“长孙”,“匹娄”改为“娄”等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完结,不少满族改汉姓,主要姓“金、关、佟”。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姓,大部分都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而来,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还在被使用的姓共有5600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