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天道酬勤写华章
散文: 天道酬勤写华章
本网记者: 白晓光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春花秋月冬冰雪,痴心创作永不歇。用这首诗评价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王进利恰如其分。
山东烟台龙矿医院王同德曾说:王进利是我的老师,当初教我们语文时尤其用心于我。总是单独逐词逐句的指导和点评我的作文,对培养我对文学的兴趣特别是写作的入门起到了关键作用。回头想来他应该是我文学爱好的引路人。近年,我们总是不断的沟通交流。对老师的文章也是字斟句酌,交换意见和心得,其乐融融,仿佛又回到了当初课堂上师生唱和的情景。王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谦虚包容,对别人的意见哪怕是自己学生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视,从不自傲,且乐此不疲。我们是亦师亦友,互为知音。
王进利景仰高山,所以,他写的文章有登高望远的情怀;王进利崇拜大海,所以,他的创作激情总是无比宽阔;王进利向往雄鹰一样飞翔,所以,他的诗文总能体现生活的酸甜苦辣。他认为,生活体验对文学创作来讲,是相辅相成的,离开社会生活,一切文学创作都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所以,王进利在文学创作中坚持深入生活、感悟生活、思考生活,因而,他的作品能让人产生共鸣。
不用扬鞭自奋蹄
今年66岁的王进利,毕业于烟台大学法律专业,曾担任原山东黄县乡城公社大王中学语文教师、乡城公社通讯报道员、乡城乡党委办公室主任;徐福镇纪委副书记兼党政办副主任;徐福街道办事处综治办副主任、片长、驻桑岛办主任;先后在乡镇街道组织、宣传、纪检、政法、人大部门就职,科级干部。任职期间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新闻报道员、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荣获龙口市“嘉奖“三等功;荣获烟台市建功立业“三等功”一次。
一块块奖牌印证了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不平凡的业绩;一个个光荣称号证明他“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心路历程。
王进利曾经是山东龙口市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现为山东龙口市作协、诗词协会及烟台散文微刊、北海文学、西散南国文学、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近年来,先后在《今日龙口报》《烟台晚报》《烟台散文》《北海文学》《中国煤炭新闻网》《中国煤矿安全网》《齐鲁壹点》及大众文苑论坛烟台大众网等发表通讯、诗歌、散文随笔数百余(首)篇,并多次荣获各类奖项,受到表彰奖励。
现为烟台散文协会会员、龙口市作家协会会员、龙口市诗词协会会员,西散南国文学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近年,先后在《今日龙口》《烟台晚报》《烟台散文》微刊《北海文学》及大众文苑论坛烟台大众网等发表通讯、诗歌、散文、随笔等作品百余篇,曾多次荣获各类文学奖项,2021年荣获烟台散文微刊“十佳编委”称号;2022年荣获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文学艺术联合会举办的“讴歌新时代喜迎二十大”主题征文散文类比赛二等奖;2023年荣获烟台市委宣传部、烟台日报社“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征文比赛二等奖;2023年荣获盛世好文学组委会“盛世华章杯”全国文学原创大奖赛三等奖。
笔耕不辍,激情永在。作为一名龙口人,王进利在工作岗位时,每当最新一期的家乡报摆放在书桌前,闻着这熟悉的墨香,他便不由自主的回忆起退休前搬家移居烟台居住时,收拾房子打包时的情景。他独自一人呆在书房里,不让旁人动手,将珍藏于柜中多年发表过文章的报刊一一拿出来,仔仔细细地打包,生怕路上出现什么意外,又在捆包外面用塑料纸裹了又裹,用绳子扎了又扎,并再三告诉孩子搬放时要轻拿轻放,千万不能弄坏了。
在孩子们眼中,用他们的话讲,咱家这小老头是“魔怔”了。可他们哪里知道王进利对文学的热爱与情怀,又有谁知道文学创作在他心中的分量呢!王进利说,在龙口工作三十多年,我与《今日龙口报》有着不解之缘。如今,退休虽已近六年了,但身居异乡的我,最难舍的还是那两样东西:故乡的圆月和家乡报的那缕墨香。
工作期间,他与《今日龙口报》相伴25年,从一位风华正茂的青春壮年,变成了一位年过六旬的老者,家乡报的那缕墨香一如既往的伴随着他的左右。这25年来,王进利在这纸报纸上发表了无数篇小说诗歌散文,有的获得奖项,有的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有的得到了编辑的肯定。他说:“25年的时间,家乡报也从一位风发少年,蜕变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我也在感叹人生匆匆时光飞逝的同时,品味着那一缕充满着沧海桑田的墨香。”
原山东烟台龙矿医院办公室主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赵国经说:“记得三十多年前,我们一起在龙口不同的乡镇从事广播员的工作,那时,市委宣传部(广播电视局)每月都组织会议,我们也有机会一起交流学习与生活工作的体会。那时,我就发现,进利有一双慧眼,他总是有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感受生活与工作的变化,在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王进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毅力,引领着我们走进了文学领域的海洋。山东散文学会会员、龙口作家协会理事姚玉安评价说:“王进利用敏锐的触角发现问题,并通过文学作品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他的散文、诗歌,表现了真善美,反映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凡人小事,以小见大,诠释正能量。他的作品,值得每一个人反复品味。
痴心创作永不歇
王进利认为,要想搞好文学创作,生活体验必不可少。作者的个人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是创作动机的因素,会影响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风格以及作者对写作技巧的选择;从艺术构思来说,作者的生活体验影响形成作品整体框架,设计具体人物形象,安排情节的演变有重要意义;从语言呈现来说,作者在生活体验中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观察人们的语言表达,会影响作品中的语言风格。正因为如此,他写的每一篇作品,总是令人久久难以忘怀,总是令人多年后仍然回味无穷。
山东龙口有一个桑岛村,是龙口市唯一的离岸岛屿,岛上有650家住户、2000多居民。据清朝同治年间《县志》记载:岛中多山桑,有石田可耕,春夏之交,蜃幻成楼市,或为城郭,舟辑旌旗之状,飙回悠变,眩人耳目,故名 桑岛。
2001年春节过后,王进利有幸被镇政府任命为第三任驻桑岛村办事处主任,他一到任,就以火一样的热情与激情,与桑岛村民一起投入了海岛的开发与建设之中。
在无数个难忘的日日夜夜里,王进利与办事处成员一起,组织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前往长岛和蓬莱等地进行养殖技术学习,对村民进行培训,将养殖技术整理成通俗易懂的俗语式小册子分发给村民,组织全体村民以股份制合作的形式成立了多个养殖组织,建起海参育苗场、扇贝繁育养殖场,经过几年的努力,放养水面达一万多亩。
在他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桑岛,成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村民说,这里,有王进利付出的心血与汗水,有他的努力与付出。有的村民说,通过王进利与村民一起的奉献,村里先后改造水电管网、建设了停车场,组建了秧歌队,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实惠,体验到了生活的美好,因此,对办事处成员尤其是王进利大为赞赏。
在他写的散文《追梦的海岛》一文中,全面抒发了他对桑岛的情感,全面记录了桑岛的变化,此文不仅在多家媒体发表,而且还得了奖项。这也证明了王进利的观点,用心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就会写出好文章!
退休后,王进利有更多的闲暇时光,他痴心创作永不歇。有时候,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他经常一个人坐上公交车,围着生活的这座海滨城市转转,车窗外的风景是熟悉的也是不熟悉的。有时,王进利也会经常去海边坐坐,在夕阳将要落下的时候,踩在细软的沙子上,顺着海岸线慢慢行走,让海水轻柔地环绕在脚踝,海浪打湿了他的脚,也拉长了夕阳的影子,也为他的散文及诗歌创作带来了灵感。
在烟台海边广场上,天空飘着许多美丽的风筝,摇曳生姿。王进利思绪万千,他想,如果线的另一端没有了牵绊,它应该是属于自己的,直到飘到了一个安宁的地方,让自己有一个舒缓的休憩。当风起的时候再度飞扬。王进利想起了以前看的一部电视剧,名字叫做《尘埃落定》。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风,那么尘埃也许就真得落定了,但是,又怎么会没有了风?所以,尘埃不会永远都落定,也不会永远都漂浮。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最后,融散在风中。
王进利说,如果生活中没有了诗歌,没有散文,我们怎么记录这当下的美好呢!因而,不断创作,不断寻找生活中的美丽,就成了王进利耳顺之年的追求与向往。
让笔尖的力量掀起“浪花
窗外的夜色,像一幅悠然的画卷,展现着与白天大不相同的另一番风采。星星点点的灯光穿过层层的黑暗,散发出幽幽的温暖。每一颗明亮的星星,都仿佛是那悬在王进利心头的希望与梦想,让他触摸到无限的可能性。
深夜的抒怀,总是非常沉静,这是一个关于思考的时刻。王进利会回忆过去,思索未来,思绪如同潮水般汹涌而来,涤荡一切心底的浮躁和不安。
散文《有东风何不远方》《再见桑岛》《父亲的双手》等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丁家,是山东省烟台市黄县(今龙口市)的一个自然村。这个曾经闻名全国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标杆,四十多年前,在铁柱子王永幸的率领下,全体村民在这个缺地、缺土、缺水的穷山区,硬是靠勤劳的双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了一项项辉煌业绩。
他在《辉煌历史 最美传承》一文中写道:青山叠翠,白云悠悠,置身大坝之巅,环顾绿化的群山,凝视晶莹清澈的人工湖水,远眺山坡上块块绿毯似的层层梯田和红果绿叶相映的无边果林,心里不由地感叹“下丁家人真了不起、下丁家精神了不起”!在党的百年华诞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关键节点,王进利与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文友们,齐聚在下丁家凤凰山高山水库,被眼前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着,在他的文中,你可以感受到,就是没有到过这个地方的读者,也会隔空感受到现代农村之美丽。如今,高山水库已经成了一处旅游景点,下丁家村也成了理所当然的红色教育基地。
宣传下丁家精神,了解下丁家历史,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更是一次红色之旅;所见所闻,不仅愉悦了身心,更洗涤了灵魂。永远不忘来时路,我们接下来的脚步才能走得更踏实、更稳妥、更坚定。或许,王进利会想起那些已经过去的时光,也许是美好的回忆,也许是难以忘怀的痛楚。无论如何,它们都是每一个人生命中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才能成就王进利的精品《辉煌历史 最美传承》。
今天的下丁家人,不,今天的龙口人正以一种更加崭新的姿态,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继续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继续创造着更为动人的佳话。
深夜抒怀,或许只是短暂的片刻,但它是王进利心灵的栖息之所。在这片黑暗中,王进利与自己对话,告诉自己不要放弃,勇敢去面对困难,努力追求内心真正的梦想。
深夜抒怀,让王进利敞开心扉,用文字将内心的痛苦和欢乐倾吐而出。它是一种沉默的宣泄,也是一种寻找真实自我的方式。或许,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王进利才能触摸到生命的真谛,找到前行路上的指引,展翅高飞。
多少难忘的日夜,多少感人的故事,多少深沉的感慨,多少酸甜与苦辣,多年的激情奋斗,多年的沧海桑田、过眼烟云,人生在世淡泊名利,顺其自然,克己制欲。淡泊得失看万家灯火,不管春夏,王进利悠然笔耕;开怀时约好友聚会,慷当以概,一杯青茶,畅饮于怀;激情时,更用笔傲苍穹,迎风击激浪,便知载波而来的春水奔腾着划过他的心际,流入笔下的字里行间。
不负归途。想想这些年来能在格子上爬出模样,都是王进利努力的结果。从最初的仿写到自由创作,登刊从字体的行间洋溢着我对新闻的感情、对文学的热爱,斗转星移,潮起潮落。从开始写新闻通讯到撰写人生日记感悟,从故乡的人和事,改革开放的繁荣、从细微的故事能捕捉到王进利的内心世界,从作品里透视王进利无怨无悔的内心世界。
时间如白驹过隙,倏然而逝。安分知足,忆往事已过眼云烟,不如清茶一杯云淡风轻,待到若干年后岁月惊回首。每个深夜,王进利坐在窗前,静静地凝望远方的灯火。内心的抒怀使他感到平静与释放,找到了一份心灵上的坦然和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