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淡的时光里,山东能源新矿集团翟镇煤矿采煤一区生产班组长马玉云凭一腔热爱,日复一日努力、坚持、积累,为采煤工作默默奉献光和热,炼成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马玉云带领班组,一次次出色完成了生产任务。而他本人多次被评为翟镇煤矿“最美采掘工”,2021年获评山东能源“双百优”班组长,2023年、2024年,分别又荣膺新矿集团“劳动模范”和“金牌班组长”。
盯住“问题”改
“马老大,溜子不转了,快来看看。”采煤工杨双新急切地喊。
“稳住,先进行安全操作,然后从溜子观察孔看看里面有没有脏杂物。”马玉云淡定地答。
采煤生产现场遇到棘手问题,工友们第一时间都会想到“马老大”。他个子不高,身形消瘦,平时走路很快,担任班组长已经有13个年头,工友们打心眼儿里佩服他的能力和为人,亲切地称呼他“马老大”。
“井下地质条件太复杂,只有奔着问题去,迎着问题上,紧盯问题改,心里才更有底儿!”马玉云不但对采煤机操作和顶板支护非常熟练,还将工作面大小设备的“脾性”全都摸透,更能做到“随叫随到”“手到病除”。
有一次,遇到支架拉不动,而维修工到达不了现场,马玉云根据经验判断是推移电磁阀不起作用,就自己动手用工具小心拆卸电磁阀的操作连线,重新擦拭并恢复,保证正常生产不受影响。
还有一次,马玉云在盯系统运转时发现,刮板输送机机头出煤量较正常增加一倍多,链条顿挫运行。他判断采煤机下有片帮情况发生,立即喊话通知停止采煤机运转,带领班组人员一起,将刮板输送机内部的余煤全部运出,并及时拉超前架维护顶板,避免发生顶板事故。
攻坚“我先行”
今年3月份,采煤一区在31501面组织生产。工作面落差11米断层,呈114度夹角向溜尾延伸,局部坡度达到37度,每推一刀需要打放120个炮眼,严重制约生产效率。
通过对工作面断层进行“把脉”,工区制定“挑顶抬溜子施工方案”。马玉云当仁不让,率先领命,提出“抬溜子工序优化法”,组织人员使用过断层产生的矸石先垫高支架底座,后抬升溜子,配合支架共同前移,最终将挑顶抬溜子速度提升1倍,断层影响区域抬高3.5米的预期目标提前一周完成,施工效率提高15%以上。
“作为生产班组长,既要埋头‘苦干’,又要抬头‘巧干’。马班长素质过硬,他的很多小改小革成果在班组推广应用。”采煤一区区长王峰说。
传统防矸网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固定不牢、空洞等现象,马玉云建议用新式增强型柔性网代替,牢固耐用,挡矸效果也更好。借鉴公交车的扶手装置,他提出在所有大倾角支架下部安装行人助力扶手,起到防滑、防倒作用。断层区域局部坡度较大,他便利用废旧角铁自主加工防滑梯,安设在人行道内,方便人员行走。
“措施做到位了,安全才有保障。”马玉云激励班组职工说,“客观现实我们无法改变,但可以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有利条件。”
“用心”带队伍
在多年的班组管理和实战经验基础上,马玉云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安全经”,他称之为“三字诀”,即“班前访、班中查、班后排”,将安全这根弦穿引到生产全过程。
班前会上和下井前,他都会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身心健康状态,适时调整当天工作任务。“全神贯注,避免分心。这是‘访’的内容,也是排除安全隐患的第一步……”马玉云娓娓而谈。
有一次,一名职工抬溜子时不使用正规连接件,想用螺丝代替,马玉云发现后立马严厉制止:“螺丝容易断裂,万一出了问题,后果不堪设想。”马班长的“呵斥”让当事人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马老大生气的时候,真唬人。我再也不敢了。”
班组职工迟侯杰从什么也不懂的技术“小白”成长为操控智能采煤机的业务“大咖”,与马玉云的悉心教导是分不开的。“如果每个人都成为‘高手’‘多面手’,遇事不慌张,做事不拖延,整个团队会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多年来,马玉云培养出的“高徒”累计有13人。
师徒结对,亦师亦友。“安全生产工作中,马老大铁面无私,可在传帮带上,他从不藏私,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倾囊相授。”迟侯杰感激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