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煤矿安全生产网!

催马扬鞭运粮忙

作者:煤矿安全网 2024-07-31 21:35 来源:煤矿安全网 扬鞭

  催马扬鞭运粮忙

  作者:田国和

  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田国和

  看书写作的休息间隙,随手打开了手机上的快手,漫无目的划拉,突然被一音配像小视频所吸引,一辆辆装满袋袋小麦的马车走在乡间小路上,耳熟能详的竹笛独奏《催马扬鞭运粮忙》切换画面与笛声,给人一种马车路上行,竹笛眼前鸣,音从天上来的感觉。远去了的久违的画面,熟悉的音乐,不经意间惊醒岁月的封尘,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仿佛一切从未走远……

  故乡在鲁西南偏远的农村。那个年代,农村以大队、小队为生产单位,集体劳动吃大锅饭。我居住的三间土房子后面,青石水簸萁边的槐树上,吊挂着磨面机换下来的报废铸铁破缸头。每到上工时刻,队长用断了尖的拴羊蹶一阵猛敲,钟声招唤催促男女社员赶快下地劳动。田野劳动场面甚是缤纷多彩,分插在田间地头的杆杆红旗、五颜六色的彩旗迎风招展。劳动间歇,这边一簇那边一堆,不乏欢声笑语,间杂着戏笑嗔骂。时而响起高昂的革命歌曲,这边唱那边和,唱的群情激昂,热烈而又鼓舞人心。唱的田野里的禾苗着了迷,居然忘记了生长,倒是野蒿芦草喧宾夺主夹在其中笑,欲与禾苗试比高。数九寒天,冰天雪地,土地深翻,挖沟修渠,把农闲变成了农忙。许庙生产队的大胡子李叔,祖辈上给地主看坟,解放后分得三间地主家的房屋,脏活累活抢着干,光荣加入共产党,资深的五好社员。有一年冬天他出民工去修筑东平湖堤坝,穿着短裤赤脚站在结冰的湖水里挖泥,尖冰划破了腿脚,料峭寒风中瑟瑟发抖,他嘴唇哆嗦着:下定决心,不……不,不怕,不怕牺牲……谁想替他一会他跟谁急。缺衣少食,革命豪情高万丈。“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淳朴的村民一心一意跟党走,勒紧裤腰带,大干快上,生产队就是自己的家。刘家街生产队的饲养员刘大爷看了电影《金光大道》深受主人翁大公无私精神所鼓舞,媳妇孩子哭闹拦不住,硬是把院内准备给儿盖房娶媳妇的大槐树刨下,一意孤行牛拉不回头,坚决贡献给生产队里做马车。大庭广众之下,被人高马大外号叫做洋马的刘大娘按在地上一阵猛锤,他滚爬起来一边揉搓瞬间突然变大又发红的老脸,一边跺脚大喊:“要斗私批修,要斗私批修,斗私批修!”

  当年方园数十里两段顺口溜,流传甚广:“郝营的麻,陈楼的藕,古城的黄瓜家家有。”这是短时期允许社员有几分自留地,地杰人灵的村民抓住机会种植棉麻莲藕黄瓜,自然赚了些钱,吃过一段时间饱饭。后期人民公社割资本主义尾巴,又改为“陈楼的藕,郝营的麻,古城的黄瓜家家拔。”统统一扫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如果有人胆敢违抗,革命可不是请客吃饭,扎一白纸高帽戴他头上,先批斗后游街。被游斗者,往往羞愧难当,可怜兮兮,目光哀婉,少转一个村对他来说,算是十分宽厚仁慈的了。“搞资本主义,想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万恶的旧社会,让我们重遭二茬罪,再吃二遍苦,贫下中农坚决不答应!”

  那年代中小学校师生学农,操场边三亩地当做了试验田,种植着时令庄稼,学校半天上课半天劳动,把课堂真正搬到了田间地头。学校组织学生学工,生产队里一台破旧柴油机,前后不知被多少级学生反复研究,拆卸的支离破碎,铺在地上一张布满油污的破苇席已不堪入目,上面躺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黑冷零部件,一片狼藉,黑铁疙瘩躯壳孤独落寞地站立一旁,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早已失去吭咔欢叫的生机,欲哭无泪可怜楚楚。

  夏收秋种繁忙时节,墙上广播喇叭讲的与街面墙上贴的大红标语一样:早起三点半,坡里两顿饭,晚上加班干;抓革命,促生产。尽管如此,草盛豆苗稀,粮食打不了多少。夏季小麦麦熟一晌,又害怕突降大雨,小麦生芽发霉,镰刀抢收,简直虎口夺粮,刻不容缓,一个夏季下来人脱两层皮,人自然憔悴许多,像是害了一场大病。晒干扬净,社员们首先把最饱满成色最好的仔细筛选出来,准备排着队车拉肩挑,敲锣打鼓,唱着歌去公社粮站,喜交爱国粮,支援国家建设,神圣光荣。那场面极其热烈庄重喜庆,胜似过大年,选拔去交公粮的均为贫下中农中的青壮年优秀社员,满脸写着自豪幸福。套上马车装上粮食,手持鞭梢拴了红布或红绳的长鞭,空中优雅的一甩,叭叭震响,嘚驾一声,马蹄击节,车轮吟唱,丰收的喜悦铺撒在运粮小道上。打麦场里的自家母亲自家媳妇,瞬间脸上都泛了光,人群里十分张扬的左顾右盼,热情的与身边的人有话无话的找话说,唯恐别人不知道,送公粮人里面有俺家儿子俺家的那个他……

  我把自己从遥远的回忆里拉回到现实,再次点开视频仔细听看。笛手穿着一身极具民族特色的服装,两手执笛,时而双眼流彩,时而眼睛微闭,激情奔放,全神贯注陶醉在竹笛演奏艺术之中。指法娴熟神奇,手指在竹笛上魔幻般的跳跃滑动,竹笛发出纯正饱满飘逸、行云流水般的奇妙声音,纯净,悠远,悦耳。炉火纯青,近乎完美的把这首《扬鞭催马运粮忙》吹奏诠释出了词曲作者欲表达的情感内涵。耳边的笛声与记忆里的场景,无缝衔接又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了一起。五十年过去,乡村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民步入小康,走进新时代,政通人和,国富民强。竹笛在金风里吹响,天籁之音献给了田野,献给了勤劳的乡亲,也献给欣欣向荣、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作者:山东能源龙矿集团退休干部 田国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煤矿安全网(http://www.mkaq.org)

备案号:苏ICP备12034812号-2

公安备案号:32031102000832

Powered By 煤矿安全生产网 徐州铸安矿山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感谢网狐天下友情技术支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