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西楼夜,水调歌头时——中国矿业大学梦启支教团开展《水调歌头》支教课程
7月26日,中国矿业大学梦启支教团成功举办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苏轼《水调歌头》支教课程,该课程由支教团成员孙榕泽主讲,梦启一班全员参与。
课程伊始,孙榕泽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回忆和分享之前学过的关于月亮的诗词,迅速将学生们带入到诗词的美妙世界中。随后,孙老师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为引,详细介绍了该词的创作背景,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之夜,苏轼在密州欢饮达旦、大醉之后,怀念弟弟苏辙而写下此篇佳作。在整体感知环节,孙老师设定了三个学习目标:反复朗读本首词以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领会词人情感的变化过程;理解词人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她详细讲解了词中的重点字词,如“阙”、“琼”、“绮”以及“婵娟”等,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词意。深入探究环节是本次课程的亮点之一。孙老师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们深入分析词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最为精彩的是她引导学生们思考小序中交代的时间、原因,以及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与最终选择人间的矛盾心理。同时,孙老师还分析了词人“无眠”背后的深意,以及“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一经典名句所蕴含的哲理。课堂小结时,孙老师总结了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并强调了苏轼在词中所表现出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她鼓励学生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像苏轼一样保持积极的心态,勇往直前。拓展延伸环节则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孙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苏轼的另一项成就——东坡肉的故事,并讲述了其烹调方法。 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们对苏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兴趣。
本次课程的成功开展,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还激发了他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浓厚兴趣。 中国矿业大学梦启支教团将继续努力,为更多地区的孩子们带去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